肾病综合征患者需从饮食管理(合理摄入蛋白、控制盐分和水分)、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缓解后适当运动)、预防感染(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病情监测(测体重、尿量、查尿常规及肾功能)、药物管理(遵医嘱用药、注意副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不同年龄患者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饮食管理
1.蛋白质摄入:肾病综合征患者一般存在低蛋白血症,需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但若患者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全,则需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0.6-0.8克,避免过多蛋白质加重肾脏负担。例如,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时,可选择优质蛋白为主;严重下降时,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且以优质蛋白为主。
2.盐分摄入:患者常伴有水肿,应限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一般不超过3克。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防止水肿加重。不同年龄患者对盐分的耐受不同,儿童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需严格控制盐分摄入,防止影响肾脏功能发育及加重水肿情况。
3.水分摄入:水肿不严重且尿量正常时,水分摄入可不严格限制;若水肿明显或尿量减少,则需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每日入量为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左右。老年患者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下降,对水分的调节能力减弱,更要严格遵循水分摄入原则,避免加重心脏及肾脏负担。
二、休息与活动
1.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以增加肾血流量,促进尿液生成,减轻水肿。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儿童患者活泼好动,家长需注意监督,避免过度劳累导致病情反复。
2.活动: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20-30分钟。但要注意活动强度,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选择平坦、安静的场所,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三、预防感染
1.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防止皮肤感染。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做好个人卫生护理,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皮肤和口腔感染易引发肾病综合征复发或加重。
2.环境: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定期消毒。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前往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老年患者居住环境要定期打扫,保持空气流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
四、病情监测
1.体重:每日定时测量体重,了解水肿变化情况。若体重短期内迅速增加,提示水肿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儿童患者体重测量要准确,可固定在晨起空腹时测量,方便观察病情变化。
2.尿量:记录24小时尿量,若尿量明显减少或增多,均需引起重视。尿量减少可能提示肾功能恶化,尿量增多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正常反应但也需警惕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减退,对尿量变化更敏感,要密切关注并记录。
3.尿常规及肾功能:定期复查尿常规,观察尿蛋白情况;定期检查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肾脏功能变化。不同年龄患者复查频率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因生长发育快,复查频率相对更密,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药物管理
1.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要遵循激素使用的原则,起始量足、减量缓慢、维持时间长。儿童患者使用激素时要注意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
2.注意药物副作用: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如使用激素可能出现满月脸、水牛背、骨质疏松等副作用;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使用激素时更要注意预防骨折等并发症,定期检查骨密度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