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可从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特殊人群等方面进行。临床表现上恶性肿瘤生长快、边界不清等,良性肿瘤相反;影像学检查中超声、钼靶、MRI各有良恶性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活检可明确良恶性;分子生物学检测的ER、PR、HER-2、Ki-67等指标有助于判断;妊娠期和老年女性乳腺肿瘤鉴别有其特殊之处。
一、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
(一)临床表现特点
1.恶性肿瘤:通常生长速度较快,可能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大。肿块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乳头溢液,多为血性溢液。还可能出现乳房皮肤改变,如橘皮样改变、酒窝征等。而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边界清楚,活动度好,通常无乳头溢液及皮肤改变等表现。
2.良性肿瘤:生长相对缓慢,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活动度良好,一般不会出现乳房皮肤的异常改变及乳头血性溢液等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1.乳腺超声:良性肿瘤超声表现多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无明显衰减,血流信号不丰富。恶性肿瘤超声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可衰减,血流信号丰富,可检测到高速高阻的动脉血流。
2.乳腺X线摄影(钼靶):良性肿瘤在钼靶下多表现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肿块。恶性肿瘤钼靶表现为边界不规则、有毛刺的肿块,可伴有微小钙化灶,钙化灶多呈泥沙样、簇状分布。
3.磁共振成像(MRI):良性肿瘤MRI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恶性肿瘤MRI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且强化程度较高,时间-信号曲线多为流出型。
二、组织病理学检查
(一)穿刺活检
1.细针穿刺活检:通过细针抽取乳腺肿块的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恶性肿瘤细针穿刺可发现异型细胞,良性肿瘤则为正常乳腺细胞及纤维组织等。但细针穿刺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因为穿刺取材可能不够准确。
2.空心针穿刺活检:能获取较多的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可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病理类型。对于怀疑恶性的肿块,空心针穿刺活检的准确性相对较高,能明确肿瘤细胞有无异型性、核分裂象等情况,从而区分良恶性。
(二)手术切除活检
将肿块完整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这是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最准确的方法,可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对于较大的肿块或通过其他检查高度怀疑恶性但穿刺活检不能明确的情况,手术切除活检是常用的方法。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
(一)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恶性肿瘤中,ER和PR阴性的情况相对较多,而良性肿瘤中ER及PR多呈阳性。检测ER和PR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指导内分泌治疗等。如果是ER、PR阳性的乳腺癌,可考虑内分泌治疗。
(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检测HER-2过表达或扩增的乳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高,但预后可能与治疗方案相关。通过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方法检测HER-2状态,HER-2阳性患者可考虑靶向治疗。
(三)Ki-67增殖指数检测Ki-67增殖指数反映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恶性肿瘤的Ki-67增殖指数通常较高,提示肿瘤细胞增殖活跃,恶性程度可能较高;良性肿瘤的Ki-67增殖指数较低。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妊娠期女性发现乳腺肿瘤,由于妊娠可能影响肿瘤的观察及诊断,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检查方法及诊断手段。一方面超声检查相对安全,可作为初步筛查;另一方面要根据妊娠阶段合理选择钼靶等检查,同时组织病理学检查需充分考虑妊娠带来的生理变化对病理诊断的影响。老年女性乳腺肿瘤鉴别中需注意其生理机能下降,肿瘤生物学行为可能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在诊断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全身状况及各项检查结果准确区分良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