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关闭不全需综合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评估,轻度可能无症状,中重度有相应症状,超声心动图是重要诊断依据。治疗分内科保守和外科手术,内科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基础疾病控制,外科有手术适应证和瓣膜修复、置换等方式。需定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和症状监测,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及随访监测有差异。
一、疾病评估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评估需综合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病史方面要了解患者是否有风湿热病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症状上,轻度关闭不全可能无症状,中重度时可能出现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体格检查可发现心脏杂音等体征;辅助检查主要包括超声心动图,它能明确瓣膜关闭不全的程度、反流情况等,是诊断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重要依据,通过超声心动图可测定反流分数等指标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先天性因素导致瓣膜关闭不全,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对病情的影响;老年患者多与退行性变等有关。
二、治疗方式选择
(一)内科保守治疗
1.一般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要注意合理安排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以支持生长发育,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运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影响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病情。
饮食方面,要低盐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可减轻心脏负荷,一般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小于5克,对于有水肿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更低。不同年龄人群饮食调整需考虑其特殊需求,儿童要保证营养全面,老年患者要注意饮食易于消化等。
2.基础疾病控制
如果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要积极控制血压,高血压会加重心脏后负荷,不利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病情。通过规范的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如一般人群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可能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不同年龄患者降压目标可能有细微调整,老年患者要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避免脑供血不足等情况。如果合并有冠心病,要进行相应的抗缺血等治疗,如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二)外科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当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需考虑手术,如重度反流且伴有明显症状(如严重呼吸困难、乏力等)、心脏功能进行性恶化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患者若瓣膜关闭不全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心功能,应尽早考虑手术;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全身状况能否耐受手术,如心肺功能等。
2.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瓣膜修复术和瓣膜置换术。瓣膜修复术是尽量保留自身瓣膜,恢复瓣膜的正常功能,其优点是术后不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瓣膜置换术是用人工瓣膜替换病变瓣膜,人工瓣膜有机械瓣和生物瓣等不同类型,机械瓣耐久性好但需要长期抗凝治疗,生物瓣不用长期抗凝但存在耐久性相对较差等问题。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三、随访监测
1.定期超声心动图检查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来监测瓣膜关闭不全的情况,一般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轻度患者可半年到1年检查一次,中重度患者可能需3-6个月检查一次。通过超声心动图监测瓣膜反流程度、心脏大小等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患者在随访时要注意检查的配合度等,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在镇静等情况下进行检查,要做好相应的安抚等工作。
2.症状监测
患者自身要密切监测症状变化,如呼吸困难是否加重、乏力是否更明显等。如果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要及时就医。不同年龄人群对症状的感知和表达可能不同,儿童可能通过哭闹、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来提示病情变化,家长要密切关注;老年患者可能表述相对模糊,要仔细观察其生活状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