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治且有望临床治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控血压、调血脂、戒烟限酒等)、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手术治疗(颈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考虑内膜切除术或支架置入术),不同人群如老年人、中青年、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治疗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及预后
1.一般治疗
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需控制血压,一般目标血压应低于140/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控制可更严格,如低于130/80mmHg。有研究表明,良好的血压控制能显著降低TIA复发风险。
有高血脂的患者,要进行调脂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至2.59mmol/L以下,对于合并冠心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将LDL-C降至1.8mmol/L以下。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调脂药物,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减少TIA复发。
戒烟限酒也是重要的一般治疗措施。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液黏稠度,饮酒过量会影响血压等,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TIA复发几率。
2.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一般建议小剂量长期服用。氯吡格雷也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选用。有研究显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使TIA患者复发风险降低约20%-30%。
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还可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但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使其维持在2-3之间。不过抗凝药物有出血风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3.手术治疗
对于颈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狭窄程度≥70%),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研究表明,在合适的患者中,手术治疗能显著降低TIA或卒中的复发风险。例如,CEA对于合适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使卒中风险降低约10%-20%。
二、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人患TIA时,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多系统的综合管理。例如,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因为老年人凝血功能相对较弱,出血风险更高。同时,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可能受到影响。
2.中青年
中青年患TIA可能与一些相对特殊的因素有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在治疗时,除了针对TIA本身进行治疗外,还需要积极排查可能的原发疾病。例如,如果考虑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TIA,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并在必要时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同时,中青年患者往往生活方式影响较大,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高盐高脂饮食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强调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这对于预防TIA复发至关重要。
3.女性
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患TIA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在治疗中,需要考虑激素水平对血管的影响。例如,在使用调脂药物等治疗时,要关注药物对激素水平可能产生的间接影响,但主要还是以针对TIA的核心治疗为主。同时,女性患者可能更关注药物的美观性等问题,在选择抗血小板药物等时可适当考虑,但这不是治疗的关键因素,关键还是要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4.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TIA患者,在控制血糖方面要更加严格,因为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重血管病变。血糖控制目标一般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7%,但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为低血糖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TIA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要权衡出血和缺血的风险,因为冠心病患者本身也需要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心脏事件,所以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