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会引发腹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表现有差异,与生活方式和病史也密切相关,比如腹痛程度、规律因情况而异,腹胀与胃肠蠕动等有关,嗳气和碳酸饮料等生活方式相关,恶心呕吐对婴幼儿影响大,食欲不振和多种因素有关。
一、腹痛
表现: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腹痛症状较为常见,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等。其疼痛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能在进食后加重或减轻。例如,部分患者进食较多食物后,胃部消化负担加重,引发腹痛。
年龄因素:儿童患慢性浅表性胃炎时腹痛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腹痛部位和性质,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而成年患者相对能更清晰地表述腹痛的特点。
生活方式: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因胃部功能紊乱导致的腹痛。比如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人,胃部酸碱环境失衡,易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腹痛。
病史影响:有过胃部其他疾病史,如胃溃疡等疾病康复后,可能因胃部黏膜修复不完全等因素,增加患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出现腹痛的风险。
二、腹胀
表现:患者常感觉上腹部胀满不适,有饱胀感,即使进食少量食物也会有明显腹胀。这是因为胃的蠕动功能减弱,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所致。
年龄因素:老年人胃肠蠕动本身相对缓慢,患慢性浅表性胃炎时腹胀症状可能更明显。儿童若饮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食用易产气食物,也可能出现腹胀,但与成年人机制有所不同,儿童多是由于消化酶分泌相对不足等原因。
生活方式: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的人,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出现腹胀。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上班族,胃肠蠕动功能相对较弱,易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相关的腹胀症状。
病史影响:有过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可能因手术导致胃肠粘连等情况,影响胃的正常蠕动,进而出现腹胀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
三、嗳气
表现:患者会频繁地排出气体,自觉有气体从胃内向上涌出。这是由于胃内气体积聚,通过食管排出体外的表现。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嗳气表现差异不大,但儿童嗳气可能与饮食中吞咽过多空气等因素有关,比如儿童进食过快时容易吞咽较多空气,从而导致嗳气。
生活方式:爱喝碳酸饮料的人群,碳酸饮料进入胃内会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容易引起嗳气,长期如此可能诱发慢性浅表性胃炎出现嗳气症状。
病史影响: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导致嗳气等症状出现的几率增加,进而可能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持续嗳气。
四、恶心呕吐
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感,严重时可伴有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的容物,一般为未消化的食物等。
年龄因素:婴幼儿患慢性浅表性胃炎出现恶心呕吐时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婴幼儿呕吐容易导致脱水等并发症。儿童恶心呕吐可能与饮食不洁等因素相关,如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引发胃部炎症出现恶心呕吐。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可能会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胃部功能,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增加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风险。
病史影响:有过胃食管反流病史的患者,胃食管反流可能导致胃黏膜受到刺激,进而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五、食欲不振
表现:患者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这是因为胃部炎症影响了胃的消化功能,使患者没有饥饿感。
年龄因素:老年人食欲不振相对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胃肠功能本身逐渐衰退,患慢性浅表性胃炎时食欲不振表现更明显。儿童食欲不振可能与饮食习惯不好有关,如挑食、偏食等。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易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
病史影响: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糖尿病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胃部的消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增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