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早期原位癌是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或小叶内未突破基底膜的极早期阶段,有导管内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等病理类型,多数无症状,靠乳腺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但需长期随访,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对其有影响,应关注乳腺健康、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有高危病史者密切筛查。
一、定义
乳腺癌早期原位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或小叶内,未突破基底膜的乳腺癌。它是乳腺癌的极早期阶段,此时癌细胞还没有侵犯周围的间质组织,也就不会发生远处转移。
二、病理特征
导管内原位癌:癌细胞位于乳腺导管内,未突破导管基底膜。可表现为粉刺型导管内癌和非粉刺型导管内癌等亚型。粉刺型导管内癌镜下可见导管内癌细胞坏死,形成粉刺样物质;非粉刺型导管内癌则癌细胞排列相对松散。
小叶原位癌:癌细胞起源于乳腺小叶终末导管-小叶单位,局限于小叶内,未突破小叶基底膜。癌细胞体积较小,形态一致,弥漫性分布于小叶内。
三、临床表现
多数无症状: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是通过乳腺筛查(如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等)发现异常。
少数可能有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乳腺局部的轻微不适、乳头溢液等,但这些症状都不具有特异性,很难仅凭症状来诊断原位癌。
四、诊断方法
乳腺影像学检查
乳腺X线摄影:导管内原位癌可能表现为微钙化灶等异常;小叶原位癌在X线片上可能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但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乳腺超声:可以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有助于发现乳腺内的异常结节等情况,但对于原位癌的诊断特异性相对乳腺X线摄影稍低。
病理活检:是诊断乳腺癌早期原位癌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乳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癌细胞是否局限于导管或小叶内,有无突破基底膜等情况。
五、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为主
全乳房切除术:适用于某些情况的原位癌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有高危因素或患者不愿进行保乳手术等情况。
保乳手术:对于适合保乳的患者,可以行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术后通常需要联合放疗。保乳手术可以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量保留乳房的外观形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确保切缘阴性等。
其他辅助治疗:一般来说,乳腺癌早期原位癌术后根据情况可能不需要常规进行化疗等辅助治疗,但需要密切随访观察。
六、预后情况
预后良好:乳腺癌早期原位癌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通常非常好。患者的5年生存率等预后指标都非常高。经过规范治疗后,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长期生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
随访重要:即使经过治疗,患者也需要长期随访,因为存在复发的可能,但相对于浸润性乳腺癌,原位癌复发的风险较低。随访通常包括乳腺影像学检查(如定期进行乳腺X线摄影、超声等)以及临床体检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情况并及时处理。
七、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及应对
年龄: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原位癌,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在筛查等方面需要注意。例如,年轻女性可能更关注保乳手术对乳房外观的影响,在治疗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而老年女性可能更多考虑手术对身体整体状况的影响等,但都需要遵循规范的诊疗指南进行个体化治疗。
性别:乳腺癌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男性也有发生乳腺癌的可能,但相对女性来说非常罕见。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乳腺健康,定期进行自我乳腺检查和参加乳腺癌筛查。
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也有利于原位癌患者的康复。例如,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类等食物;适量运动,维持健康的体重;避免长期大量饮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等,对整体健康有益。
病史:如果患者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病史,那么其发生乳腺癌包括原位癌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乳腺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