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因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致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多样,颈内动脉系统TIA有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单肢或偏身感觉异常、单眼一过性黑矇、失语等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有眩晕平衡障碍、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交叉性瘫痪或感觉障碍、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等症状,其症状具突发性、短暂性和可逆性,且是脑卒中高危因素需及时就医评估治疗。
一、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可逆性
颈内动脉系统TIA的症状
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累及对侧面部和上肢,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例如患者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持物掉落,行走时右侧下肢拖曳,但经过休息或治疗后可完全恢复。这是因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域的脑组织缺血,导致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在年龄较大且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中,由于血管粥样硬化等原因,更容易发生颈内动脉系统的TIA。
单肢或偏身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的麻木、针刺感等。比如患者感觉左侧面部及肢体有麻木感,这种感觉异常也是由于相应供血区域的神经组织缺血所致,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中年男性,血管内皮容易受损,增加了TIA发生的风险,进而可能出现感觉异常的症状。
单眼一过性黑矇: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的特征性症状之一,表现为一眼突然出现视力丧失,持续数分钟后恢复。这是因为颈内动脉系统的眼动脉缺血,导致视网膜短暂缺血。在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中,眼动脉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单眼黑矇的发生几率。
失语:优势半球(通常为左侧)颈内动脉供血区缺血可导致失语,表现为说话不流利、不能理解他人言语或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等。例如患者原本能正常交流,但突然出现说话含糊不清,无法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是由于语言中枢所在区域的脑组织缺血,影响了语言功能。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症状
眩晕、平衡障碍:多伴有恶心、呕吐,是常见症状之一。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站立或行走不稳。这是因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的脑干前庭神经核等结构缺血,影响了平衡和前庭功能。在有颈椎病且椎动脉受压的人群中,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颈椎病变可能导致椎动脉狭窄或扭曲,影响脑供血。
复视:表现为双眼视物重影,是由于脑干内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团或神经纤维缺血,导致眼球运动不协调。对于有动脉硬化且年龄较大的人群,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容易发生病变,从而增加复视的发生风险。
吞咽困难、构音障碍:患者出现吞咽时呛咳,说话不清楚等表现。这是因为脑干的吞咽中枢及构音相关神经结构缺血,影响了吞咽和发音功能。在患有高血压且长期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中,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容易受损,进而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的症状。
交叉性瘫痪或感觉障碍:即一侧面部和对侧肢体的瘫痪或感觉障碍,是由于脑干内的交叉性神经传导纤维缺血所致。例如右侧面部麻木,同时左侧肢体无力,这是因为脑干内的神经纤维受损,导致感觉和运动传导异常。在有动脉粥样硬化且存在血管狭窄的老年人群中,这种交叉性的症状较为常见。
跌倒发作:患者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而跌倒,但可迅速自行站起,无意识障碍。这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缺血,突然失去对下肢肌肉的张力调节所致。在患有颈椎病且椎动脉受压明显的人群中,更容易在体位改变等情况下发生跌倒发作。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突然出现短暂性记忆丧失,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正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恢复。这是由于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累及边缘系统的海马、海马旁回和穹窿等结构所致。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由于血管病变,容易影响大脑后动脉的供血,从而引发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多样,不同患者表现可能不同,且症状一般在短时间内可恢复,但因其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需及时就医评估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