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患者进行病情观察、一般护理、对症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心理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与神经系统症状、提供合适休息环境与饮食、做好发热和惊厥等对症护理、警惕脑疝并做好心理关怀,以促进患者康复。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
对于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患儿,需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因为患儿体温可能出现高热,而高热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脑部功能。例如,持续高热可能导致患儿惊厥等情况。对于成人患者,也需关注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血压异常、呼吸节律改变等,可能提示病情危重。
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快,更要频繁观察体温,每1-2小时测量一次,成人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测量间隔,但也需及时发现体温波动。
2.神经系统症状观察
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如是否清醒、嗜睡、昏迷等。脑膜炎会影响大脑功能,意识状态的改变是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例如,从清醒状态逐渐转为嗜睡,可能提示病情加重。对于成人,也需注意是否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表现,颈项强直是脑膜受刺激的典型体征,若出现需高度重视。
观察患儿的瞳孔变化,包括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瞳孔异常可能提示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婴幼儿瞳孔观察要细致,成人同样需关注瞳孔变化,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可能是脑疝的早期表现。
二、一般护理
1.休息与环境
患儿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宜柔和。良好的休息环境有助于患儿身体恢复,减少外界刺激导致的烦躁等情况,从而降低耗氧量。成人患者也应保证充足的休息,环境要安静,避免强光、噪音等刺激。
调节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50%-60%,适宜的温湿度可让患者感觉舒适,利于病情恢复。
2.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对于患儿,要保证营养摄入以支持身体对抗感染。例如,可给予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成人患者也需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于不能进食或进食困难的患儿,可采用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成人若因病情导致进食困难,也需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方式,如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等。
三、对症护理
1.发热护理
若患儿体温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婴幼儿禁用酒精擦浴),擦浴部位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处,每次擦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成人也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等。
当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需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但要注意婴幼儿慎用退热药物,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成人使用退热药物时也需遵循药物使用原则,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2.惊厥护理
若患儿发生惊厥,应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同时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成人惊厥患者,同样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意外损伤。
记录惊厥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表现等,为医生治疗提供依据。
四、并发症护理
1.脑疝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脑疝前驱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加剧、瞳孔不等大等。一旦发现脑疝迹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于成人脑疝患者,同样要及时发现并处理,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抢救药物等。
保持患儿安静,避免搬动,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降低颅内压。
五、心理护理
1.患儿心理护理
对于患儿,医护人员要以和蔼的态度与患儿沟通,通过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例如,在治疗操作前向患儿解释操作目的,让其有心理准备。
家长的情绪也会影响患儿,要指导家长给予患儿关爱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成人心理护理
成人患者可能因疾病带来的不适、对预后的担忧等产生焦虑、恐惧情绪。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成人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向其讲解疾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给予心理支持,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