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可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中,病毒(如肠道病毒、疱疹病毒)经相应途径感染后通过血-脑屏障损伤神经细胞并引发免疫反应致病;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通过血循环至脑释放毒素引发炎症;真菌(如新型隐球菌)在免疫低下人群中经呼吸道入侵引发炎症。非感染性因素里,自身免疫性脑炎因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脑组织抗原致病,部分与遗传及感染诱因有关;中毒因素中药物、化学物质或重金属中毒可致脑损伤;血管性因素中脑部血管炎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及炎症反应引发症状。
一、感染性因素引起的一般脑炎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及感染途径
肠道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脑炎较常见的病原体,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例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容易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途径感染肠道病毒进而引发脑炎。
疱疹病毒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单纯疱疹病毒1型可引起散发的病毒性脑炎,它可经口腔-呼吸道传播,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激活,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炎症反应。成年人若有口唇疱疹病史,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容易沿神经侵入脑部。
2.病毒感染引发脑炎的机制
病毒首先在外周组织细胞中复制,然后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细胞内进一步增殖,直接损伤神经细胞,同时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免疫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导致脑组织的炎症损伤。
(二)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及感染来源
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感染,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弱,容易受到肺炎链球菌感染,进而可能引发化脓性脑炎。脑膜炎奈瑟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导致化脓性脑炎,在儿童聚集的场所如学校等,容易造成传播。
2.细菌感染引发脑炎的机制
细菌侵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细菌释放的毒素以及细菌本身作为异物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导致脑膜和脑实质的炎症,引起脑脊液的改变,如白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升高等,进而出现脑炎的一系列症状。
(三)真菌感染
1.常见真菌及易感人群
新型隐球菌是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容易感染新型隐球菌,通过呼吸道吸入真菌孢子后,孢子在体内播散,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发隐球菌性脑炎。
2.真菌感染引发脑炎的机制
真菌孢子进入人体后,在适宜的环境下繁殖,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引起脑组织的炎症反应,炎症可累及脑膜和脑实质,导致脑组织水肿、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
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一般脑炎
(一)自身免疫性因素
1.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脑炎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脑组织中的抗原,导致脑组织炎症。例如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体内产生针对NMDAR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神经元表面的NMDAR结合,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引发炎症反应和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年女性相对多见。
2.相关危险因素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生可能与个体的遗传易感性以及某些感染等因素有关,感染可能作为诱因触发自身免疫反应。例如部分抗NMDAR脑炎患者在发病前有感染史,如呼吸道感染等。
(二)其他非感染性因素
1.中毒因素
某些药物中毒或化学物质中毒可能引起脑炎样表现。例如二硫化碳中毒,长期接触二硫化碳的工人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表现为脑炎相关的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代谢等有关。
重金属中毒,如铅中毒,儿童如果长期接触含铅的环境,铅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导致脑组织的炎症损伤等病理改变,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2.血管性因素
脑部血管炎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炎症反应。例如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血管壁发生炎症改变,导致血管狭窄、闭塞等,脑组织供血不足,同时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脑组织的炎症损伤,引发脑炎相关的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