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根据急缓及严重程度不同症状各异,急性脑缺血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运动、感觉、言语、视觉障碍及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慢性脑缺血有认知功能减退、情感精神异常及肢体乏力、头晕头重感等,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特殊人群需关注及积极管理基础疾病。
一、急性脑缺血的常见症状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比如拿东西时突然拿不住,走路时单侧下肢发软、拖地,严重时可导致偏瘫,即一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这是因为脑部负责运动调控的区域血液供应不足,影响了对肢体运动的正常支配。例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脑缺血时,容易出现对侧肢体的运动障碍。
感觉异常:表现为一侧面部、手部或足部的麻木感,有的患者会感觉面部发木,或者肢体有针刺样、蚁行样的异常感觉。这是由于脑部感觉传导相关区域缺血,导致感觉功能异常。
言语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说话不流利,表达困难,即运动性失语;或者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能正确表达,称为感觉性失语;还有可能出现命名性失语,表现为知道物品的用途,但叫不出正确的名称。这与大脑语言中枢所在区域的血液供应有关,当语言中枢相关区域缺血时,就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言语障碍。
视觉障碍:可表现为单眼或双眼短暂性视力丧失,即一过性黑矇,持续数分钟后可恢复。这是因为供应眼部血液的血管发生脑缺血,影响了视觉的正常传导。
全身症状
头痛:部分脑缺血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多为弥漫性的头部胀痛,这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异常,刺激颅内的痛觉敏感结构引起。
头晕:患者会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感、晃动感等,头晕可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发生,是脑缺血导致前庭神经或其相关中枢缺血引起的平衡功能失调所致。
意识障碍:严重的脑缺血可导致患者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这是因为脑部重要的功能区域广泛缺血,影响了大脑的正常意识维持功能。例如大面积脑缺血时,容易出现较严重的意识障碍。
二、慢性脑缺血的常见症状
认知功能减退
记忆力下降:患者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较为明显,比如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刚刚放置的物品等。这是因为脑部长期慢性缺血影响了大脑海马等与记忆相关的结构和功能。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情,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这与脑缺血导致大脑的信息处理和注意力调控区域功能受损有关。
思维能力下降:思考问题变得迟缓,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减弱。长期慢性脑缺血使大脑的神经细胞代谢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思维相关的神经功能。
情感和精神异常
情绪波动: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或者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安等。这是由于脑缺血影响了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递质系统和神经回路,导致情绪调节功能紊乱。
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慢性脑缺血干扰了大脑的睡眠-觉醒调节机制,从而引起睡眠方面的问题。
其他症状
肢体乏力:相对急性脑缺血来说,慢性脑缺血导致的肢体乏力程度可能较轻,但会持续存在,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头晕、头重感:患者经常感觉头部昏沉、沉重,尤其是在长时间用脑或活动后症状可能加重。这与脑部慢性缺血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不畅,对头部神经和血管的刺激有关。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发生脑缺血时,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人群由于血管本身存在退变等基础情况,脑缺血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相对更隐匿;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更年期等,激素变化可能对脑缺血症状有一定影响;长期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不良生活方式或基础疾病人群,发生脑缺血的风险更高,且症状可能因基础疾病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发生脑缺血时,要更加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因为老年人对脑缺血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控制基础疾病是预防和应对脑缺血的重要方面,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管理基础疾病,以减少脑缺血的发生及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