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占位性病变是乳腺组织中出现的异常团块样影像学描述,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有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等,恶性主要是乳腺癌。诊断靠影像学检查(超声、钼靶、MRI)和病理活检。发现后要完善检查明确性质,良性依情况决定观察或治疗,恶性需尽早规范综合治疗,不同患者处理有差异。
一、定义
乳腺占位性病变是指在乳腺组织中出现了异常的团块样病变,通过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等)可发现乳腺内存在与周围正常组织不同的区域,它只是一个影像学描述,并非具体的疾病诊断。
二、常见类型及相关情况
(一)良性占位性病变
1.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于青年女性,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等因素有关。超声检查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一般生长缓慢,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少数可能在月经周期等因素影响下略有大小变化。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如青春期女性),若纤维腺瘤较小且无明显变化,可定期观察;而对于有生育计划或纤维腺瘤有增大趋势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2.乳腺囊肿
可分为单纯囊肿、积乳囊肿等。单纯囊肿多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积乳囊肿常见于哺乳期女性,因乳汁排出不畅导致乳汁淤积形成囊肿。超声表现为无回声或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多数乳腺囊肿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伴有乳房胀痛,尤其在月经前期可能加重。较小的乳腺囊肿可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其变化;较大的囊肿或伴有明显症状的囊肿可考虑穿刺抽液等处理。
(二)恶性占位性病变
1.乳腺癌
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家族遗传(某些基因突变,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等)、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晚生育、长期高脂肪饮食等。乳腺X线摄影可发现微钙化等可疑征象,超声可显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有时可见蟹足样改变。乳腺癌患者常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可伴有乳头溢液(血性等)、乳头凹陷、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对于疑似乳腺癌的患者,需要进一步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确诊后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等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
三、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乳腺超声
是乳腺占位性病变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乳腺内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还能判断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以及有无血流信号等,对鉴别良恶性有一定帮助,但准确性相对乳腺X线摄影等有一定局限。
2.乳腺X线摄影(钼靶)
对检测乳腺内的微钙化较为敏感,对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病变的筛查有重要价值,能发现一些超声难以察觉的微小钙化灶等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但对于致密型乳腺(年轻女性多见)的病变显示不如超声清晰。
3.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发现多灶性、多中心性病变以及评估病变范围等有优势,尤其是在乳腺癌的术前分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其价格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筛查方法。
(二)病理活检
是确诊乳腺占位性病变性质的金标准。包括粗针穿刺活检、空芯针穿刺活检、手术切取活检等。通过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恶性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等,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临床意义及应对措施
一旦发现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如果是良性占位性病变,需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如大小、症状等)决定是定期观察还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是恶性占位性病变,则要尽早进行规范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处理乳腺占位性病变时会有不同的考虑,例如年轻女性发现乳腺纤维腺瘤时,要充分考虑其生育计划等因素来决定治疗方案;有家族乳腺癌遗传史的女性,在诊断和处理乳腺占位性病变时需要更加积极和密切监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