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通过触诊从肿块质地、边界、活动度判断良恶性,影像学检查中乳腺超声和钼靶分别有不同良恶性表现特征,病理活检的空心针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活检可明确肿块病理性质,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对肿块良恶性的判断及相关检查和治疗。
一、临床触诊
1.肿块质地
良性肿块通常质地相对较软,如乳腺纤维腺瘤,触诊时感觉肿块边界清晰、活动度好;而恶性肿块质地一般较硬,像乳腺癌的肿块,常较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不同年龄人群中,青年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相对多见,质地软;中老年女性乳腺癌可能性需重点排查,质地硬的肿块要警惕。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脂饮食等)的人群,更应关注肿块质地变化。有乳腺疾病病史的人群,再次出现质地改变的肿块需高度重视。
2.肿块边界
良性肿块边界多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恶性肿块边界往往不清楚,常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粘连。在不同性别中,女性均需关注乳房肿块边界情况,但男性乳房出现肿块更应警惕恶性可能,其边界不清的肿块恶性概率相对更高。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乳房肿块边界清晰的良性可能性大,中老年边界不清的肿块需进一步检查。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边界不清肿块需及时排查。有乳腺相关家族史的人群,边界不清肿块要格外重视。
3.肿块活动度
良性肿块活动度较好,可在乳房内推动;恶性肿块活动度差,常固定于周围组织。年龄较小人群,良性肿块活动度好相对常见;年龄较大人群,活动度差的肿块恶性风险高。男性乳房肿块活动度差时恶性可能性大。生活方式不规律人群,活动度差肿块需进一步评估。有乳腺疾病家族遗传史人群,活动度差肿块需重视检查。
二、影像学检查
1.乳腺超声
超声表现特征:良性肿块在超声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结节,后方回声可增强或无明显改变,血流信号不丰富;恶性肿块超声表现为边界不规则、形态欠规则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节,纵横比大于1,内部可有微小钙化,血流信号丰富,常见高速高阻血流。不同年龄女性,青年女性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多为边界清、规则低回声结节;中老年女性乳腺癌超声多有上述恶性特征表现。男性乳腺超声检查时,发现异常结节更要按恶性可能排查。生活方式不健康女性,超声检查发现可疑肿块需密切随访。有乳腺疾病病史女性,超声复查时关注肿块超声特征变化。
2.乳腺X线摄影(钼靶)
钼靶表现特征:良性病变在钼靶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密度均匀;恶性病变常表现为边界不规则、毛刺状的肿块,可见微小钙化,如泥沙样钙化等。不同年龄中,老年女性乳腺组织致密性相对低,钼靶检查更易发现病变,老年女性乳腺癌钼靶多有上述恶性表现;青年女性乳腺致密,钼靶诊断价值相对受限。男性乳腺钼靶检查,发现异常肿块需进一步评估。生活方式影响下,长期暴露于不良环境等因素可能影响钼靶对肿块良恶性判断,需结合其他检查。有乳腺疾病家族史女性,钼靶检查要重点关注。
三、病理活检
1.空心针穿刺活检
操作及意义:通过空心针获取乳腺肿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明确肿块的病理类型。对于临床触诊或影像学检查怀疑恶性的肿块,空心针穿刺活检是常用方法。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罕见乳腺肿块,若成年女性及中老年女性肿块经评估需穿刺,按流程进行。男性乳房肿块穿刺活检更要谨慎准确判断。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不影响穿刺本身,但会影响疾病发生,穿刺后根据病理结果制定后续方案。有乳腺疾病病史人群,穿刺活检能明确肿块良恶性,指导后续治疗。
2.手术切除活检
适用情况及意义:对于一些较大的肿块或临床高度怀疑恶性但通过穿刺等初步检查仍不能明确的肿块,可考虑手术切除活检,既能明确病理性质,若为良性可同时切除肿块。不同年龄患者,儿童乳房肿块手术切除需谨慎评估,成年及中老年患者根据肿块具体情况决定。男性乳房肿块手术切除要严格把握指征。生活方式对手术切除后恢复有一定影响,规律生活有助于恢复。有重要病史(如心脏病等)患者,手术需充分评估心脏等功能情况,确保手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