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诊断需综合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亚特兰大分类标准,临床有剧烈持续上腹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等有相应变化,影像学中增强CT可助诊,亚特兰大分类有轻症和重症标准,重症具备局部并发症、器官衰竭等之一。
一、临床特征
1.症状表现
多数重症胰腺炎患者有剧烈持续的上腹部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程度较为严重,一般的止痛措施难以缓解。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核心的疼痛等主要症状是相似的。比如儿童患者可能因为表述不清而更依赖于体征观察,而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症状可能不典型,但疼痛等核心表现仍存在。
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39℃左右,这是由于胰腺炎症反应引发的机体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表现。
2.体征表现
腹部体征方面,重症胰腺炎患者可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腹胀,这是因为胰腺炎症导致肠道蠕动功能障碍,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合并重症胰腺炎,体征可能会因为基础疾病的存在而有所不同,需要更细致地鉴别。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脂肪酶常在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但重症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可能升高不明显甚至正常,这是因为胰腺广泛坏死,淀粉酶释放减少。例如,有些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胰腺组织大片坏死,淀粉酶的释放量不足以使血清淀粉酶浓度有显著升高,所以不能单纯依据淀粉酶来诊断重症胰腺炎,需要结合其他指标。
2.C反应蛋白(CRP)
CRP是反映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重症胰腺炎患者CRP常明显升高,一般超过150mg/L。CRP升高的程度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随着病情的好转,CRP水平会逐渐下降。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CRP变化规律相似,但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机体的炎症反应特点与成人有一定差异,需要注意参考范围的不同。
3.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常升高,可超过16×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不明显,但仍有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
腹部B超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能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情况。但对于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其准确性有限,因为肠道气体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观察。在儿童患者中,由于腹部脂肪较薄,B超的观察相对成人可能更清晰一些,但仍受肠道气体等因素干扰。
2.增强CT
增强CT是诊断重症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依据。可见胰腺实质坏死、胰周广泛渗出、脓肿形成等表现。典型的重症胰腺炎在增强CT上表现为胰腺实质内低密度坏死区,胰周有大量渗出影。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增强CT的表现基本一致,但在儿童患者中,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问题,可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检查方式。
四、亚特兰大分类标准(修订版)
1.急性胰腺炎的分级
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实验室检查可有淀粉酶、脂肪酶升高,影像学可见胰腺炎性改变等,但无严重的全身和局部并发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具备下列之一者,①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②器官衰竭:根据改良Marshall评分系统,出现呼吸、循环、肾脏等一个或多个器官衰竭;③Ranson评分≥3分;④APACHEⅡ评分≥8分;⑤BISAP评分≥3分。其中BISAP评分包括年龄≥60岁、意识障碍、血清碳酸氢盐<2mmol/L、血尿素氮≥25mg/dl、血小板<100×10/L,分数越高提示病情越重。
总之,重症胰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相关的分类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各个指标相互印证,才能准确诊断重症胰腺炎,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