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起病可急可缓,不同年龄人群起病情况有差异。主要症状包括全身过敏表现(发热、皮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肾脏表现(尿量改变、蛋白尿、血尿)及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肾小管性酸中毒、糖尿、低血钾),还可能伴有腰痛、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一、起病情况
急性间质性肾炎起病可急可缓。急性起病者较为常见,往往在接触过敏原或服用相关药物等诱因后较短时间内(数天至数周)发病;慢性起病者相对隐匿,可能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后才逐渐出现相关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起病情况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起病相对更急,症状可能更明显;老年人起病可能较隐匿,症状表现不典型。
二、主要症状
(一)全身过敏表现
1.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中低热,一般在37.5℃-38.5℃左右,也有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老年人发热时可能体温升高不明显,但感染风险需更警惕。
2.皮疹:皮肤可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可伴有瘙痒。皮疹的分布部位无特异性,可发生在身体多个部位。不同性别患者皮疹表现无明显差异,但女性患者可能因皮肤较敏感对瘙痒的感受更明显。
3.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常规检查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一般超过5%。这是急性间质性肾炎常见的全身过敏表现之一,不同年龄人群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二)肾脏表现
1.尿量改变:
少尿或无尿:部分患者可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严重者可出现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儿童由于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少尿或无尿时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老年人本身肾脏储备功能下降,出现少尿或无尿时肾功能恶化更快。
多尿:在疾病恢复阶段,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多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这是因为肾小管功能受损后,浓缩功能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多尿情况,儿童多尿时需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老年人多尿时要警惕电解质紊乱及心脑血管意外等风险。
2.蛋白尿:一般为轻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1-3g左右,但也有少数患者蛋白尿较多。不同年龄患者蛋白尿程度可能有差异,儿童肾脏对蛋白的重吸收功能相对较弱,蛋白尿可能相对更易被发现;老年人蛋白尿可能因合并其他肾脏疾病而被掩盖。
3.血尿: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表现为尿液中红细胞增多,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浓茶色等。不同性别血尿表现无本质区别,但女性患者需注意与月经血等情况鉴别。
(三)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
1.肾小管性酸中毒:可出现近端或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主要表现为碳酸氢根重吸收障碍,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主要表现为肾小管泌氢障碍。儿童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及时干预;老年人肾小管性酸中毒可能加重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2.糖尿: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受损时可出现糖尿,尿中葡萄糖定性试验呈阳性。不同年龄人群糖尿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儿童糖尿需排除先天性肾小管疾病等情况;老年人糖尿可能与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关,需进一步鉴别。
3.低血钾:由于肾小管钾离子重吸收障碍等原因可出现低血钾,表现为乏力、四肢酸软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儿童低血钾时可能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导致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等;老年人低血钾时更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
三、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腰痛,多为双侧腰部隐痛或胀痛。不同年龄患者腰痛感受不同,儿童可能表述不清,需通过观察其行为等判断;老年人腰痛可能与本身存在的腰椎疾病等混淆,需仔细鉴别。还有些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是因为肾功能受损后毒素蓄积影响胃肠道功能,儿童消化道症状可能更明显,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老年人消化道症状可能与基础胃肠道疾病叠加,需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