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是青年女性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成的良性肿瘤,与雌激素水平失衡有关,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超声等检查有相应表现,小且无症状可定期复查,大或快可手术;乳腺炎分哺乳期和非哺乳期,哺乳期多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非哺乳期病因复杂,哺乳期初期乳房胀痛等,非哺乳期有肿块等表现,检查及治疗各异,妊娠期、老年女性、青少年女性有不同特殊情况需关注。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乳腺纤维瘤
是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失衡有关,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可刺激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过度增生形成肿瘤,妊娠、哺乳期等雌激素水平变化时期可使肿瘤迅速增大。
乳腺炎
是指伴或不伴微生物感染的乳腺组织炎症,哺乳期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较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导管上皮异常、微生物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好发于非哺乳期的各个年龄段女性。
二、临床表现
乳腺纤维瘤
主要表现为乳腺内无痛性肿块,多数为单发,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大小一般不会随月经周期明显变化,多见于乳房外上象限。
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初期表现为乳房胀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随后可出现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症状,病情进展可形成脓肿,脓肿可自行破溃或需切开引流;非哺乳期乳腺炎:乳房可出现肿块,肿块可伴有疼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伴有乳头溢液,溢液可为浆液性、血性或脓性,病情反复者可出现乳房皮肤与肿块粘连、乳头内陷等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
乳腺纤维瘤
乳腺超声检查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肿块内血流信号不丰富;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肿块,边缘光滑,可见环形或弧形钙化。
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超声检查可见乳腺内不均匀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内部回声杂乱,可有液性暗区形成,CDFI示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检查表现多样,可呈低回声肿块、不均质回声团或乳腺结构紊乱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导管扩张。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乳腺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可显示乳腺组织的炎症范围和程度。
四、治疗原则
乳腺纤维瘤
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纤维瘤,可定期复查乳腺超声,观察肿块变化;若纤维瘤较大(直径超过2-3厘米)或生长较快,或患者有强烈手术意愿,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多为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术后一般预后良好。
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早期未形成脓肿时,主要治疗措施为排空乳汁,可通过频繁哺乳、使用吸奶器等方式,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等(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形成脓肿后则需行脓肿切开引流术。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较为复杂,根据病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治疗(如肿块切除术等,但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复发率相对较高)等综合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评估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五、特殊人群情况
妊娠期女性
乳腺纤维瘤在妊娠期可能因雌激素水平升高而迅速增大,需密切观察肿块变化,若肿块增长过快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可在妊娠中期(4-6个月)考虑手术切除;哺乳期乳腺炎在妊娠期需注意保持乳头清洁,预防乳头损伤,减少乳汁淤积的发生风险。
老年女性
乳腺纤维瘤在老年女性中相对少见,若发现乳腺肿块,需警惕恶性肿瘤可能,需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老年女性的乳腺炎需注意与乳腺恶性肿瘤等疾病鉴别,因老年女性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乳腺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青少年女性
乳腺纤维瘤是青少年女性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乳腺肿块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应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对于青少年的乳腺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需积极寻找病因,由于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