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有乳房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乳房局部症状包括肿块(非哺乳期女性多见,边界不清、质地硬、与周围组织粘连等)、乳头溢液(可为多种颜色和性状,青年女性相对易出现)、乳房皮肤改变(有红肿、橘皮样改变等,中年女性相对常见);全身症状有发热(多为低热,体质弱、免疫力低者易出现)、乏力(与炎症状态有关,中老年女性等基础身体状况差者更明显,长期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者易出现)。
一、乳房局部症状
1.肿块
多见于非哺乳期女性,肿块可发生于乳房任何部位,一般边界不清,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部分患者肿块可逐渐增大,有些患者肿块呈片状,与乳腺增生的片状结节相似,但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肿块有其特点,比如有的患者肿块伴有疼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为隐痛,有的为刺痛。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多见于30-40岁的女性。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增加患病风险。对于有乳腺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曾有乳腺外伤等情况,也可能成为发病的诱因。
例如,有研究发现,在30-40岁女性群体中,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等因素,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肿块表现较为典型。
2.乳头溢液
溢液可为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乳头溢液的颜色多样,有淡黄色、乳白色等。部分患者挤压乳头时可引出溢液,溢液量多少不等。从年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均可出现,但青年女性相对更易出现乳头溢液的情况。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导致乳头溢液,如长期服用含激素的药物等。对于有乳头外伤史的患者,也可能引发乳头溢液相关的浆细胞性乳腺炎。
研究表明,青年女性由于内分泌相对活跃,在一些诱发因素下,更容易出现乳头溢液的症状,且溢液情况与病情的发展有一定关联。
3.乳房皮肤改变
部分患者可出现乳房皮肤红肿,皮肤温度可升高,类似炎症表现,但与细菌性乳腺炎不同,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红肿范围不一定与肿块完全对应。随着病情进展,皮肤可出现橘皮样改变,这是因为乳腺组织被炎症累及,淋巴管受阻,皮肤出现类似橘皮的外观。在性别方面,主要发生在女性群体。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中年女性相对更常见。生活方式中,肥胖、不规律的作息等可能影响乳房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免疫状态,增加皮肤改变的发生风险。有乳腺手术史的患者,局部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引发类似皮肤改变的浆细胞性乳腺炎表现。
例如,中年女性由于生活压力、内分泌变化等因素,更容易出现乳房皮肤的橘皮样改变等症状,相关研究显示,中年女性患浆细胞性乳腺炎出现皮肤改变的比例相对较高。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但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中度发热,体温超过38.5℃。发热的出现与炎症反应程度相关,炎症越重,发热可能越明显。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但儿童相对较少发生,因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主要发生在生育期女性。生活方式上,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在患病时出现发热症状,比如长期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的患者。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差,患病时更易出现发热且不易控制的情况。
研究发现,体质较弱的生育期女性,在患浆细胞性乳腺炎时,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炎症反应容易引发发热,且发热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
2.乏力
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种乏力症状与机体的炎症状态有关,炎症消耗机体能量,导致患者出现乏力表现。在性别上,女性更为常见。年龄上,各个年龄段均可出现,但中老年女性可能因为基础身体状况相对较差,乏力症状更为明显。生活方式中,长期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乏力症状,而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的人群相对乏力症状较轻。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肾病患者,本身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状态,患浆细胞性乳腺炎时乏力症状可能更突出。
例如,中老年女性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在患浆细胞性乳腺炎时,乏力症状往往比较明显,需要更多的休息和调养来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