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需从早期评估与监测、康复锻炼、患肢护理、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诊与专业指导等方面预防患肢水肿,早期密切评估患肢情况,早期适度且循序渐进坚持康复锻炼,避免患肢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完整,保持健康体重、避免患肢外伤,定期复诊并寻求专业指导。
长期监测: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也要长期关注患肢状况,一旦发现患肢有肿胀、沉重感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以便早期干预。
康复锻炼
早期适度锻炼:术后早期在医生指导下开始规范的康复锻炼。一般术后1-3天可进行手指、手腕的屈伸活动等轻度锻炼,随着恢复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范围。例如术后1-3天进行握拳、松开,手腕小幅度的屈伸运动等,这些锻炼有助于促进淋巴和血液回流,减少水肿发生风险。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如儿童乳腺癌术后),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合其身体状况的轻柔锻炼;对于老年患者,要根据其身体耐受程度调整锻炼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患肢负担加重。
循序渐进坚持锻炼: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中期可逐渐增加肩部、肘部等的活动,如患侧上肢爬墙运动等,后期可进行一些力量和耐力的锻炼,但要始终遵循适度原则。通过坚持锻炼可以增强患肢的肌肉力量,改善淋巴回流和血液循环,从而有效预防水肿。不同性别患者在锻炼时基本遵循相同的康复锻炼原则,但要根据自身身体特点调整具体的锻炼方式和强度,比如女性患者可能更关注锻炼对美观等方面的影响,但仍需以预防水肿为首要目标进行锻炼。
患肢护理
避免患肢受压:避免患肢长时间受压,例如不要穿紧身的衣服、首饰等压迫患肢,睡眠时也不要长时间压迫手术侧上肢。对于有肥胖问题的患者,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因衣物过紧影响患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妊娠期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要特别注意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防止腹部等对患肢造成不必要的压迫。
保持皮肤清洁与完整性:注意保持患肢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损伤引发感染等情况,因为皮肤感染可能加重淋巴回流障碍从而诱发水肿。定期清洁患肢皮肤,洗澡时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或擦伤皮肤。对于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术后,更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皮肤良好状态,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皮肤愈合,且糖尿病患者本身淋巴循环可能存在一定问题,更容易发生术后患肢水肿,所以要尤其注意皮肤护理以降低水肿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体重:维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乳腺癌手术患肢水肿很重要。过重会增加身体负担,影响淋巴和血液循环。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例如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使其保持在18.5-23.9之间。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保持健康体重的方式有所不同,年轻人可通过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来维持,老年人则要注意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适度控制体重,避免因体重过重加重患肢负担。
避免患肢外伤:尽量避免患肢受到外伤,如磕碰、抓伤等。因为外伤可能导致患肢炎症反应,影响淋巴回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患肢,例如进行家务劳动时可以佩戴防护手套等保护患肢。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在康复期间要调整工作方式,避免患肢过度劳累和受伤,特殊人群如从事精细手工工作的女性患者,更要注意在工作过程中保护患肢,防止因外伤引发术后患肢水肿。
定期复诊与专业指导
定期复诊:患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等。例如每3-6个月进行一次复诊,通过复诊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干预。对于有家族乳腺癌病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复诊频率可能需要适当增加,以便更早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术后患肢水肿相关问题。
专业指导:在康复过程中积极寻求专业康复治疗师等的指导,他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护理建议。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恢复情况,调整锻炼方法和强度等,确保患者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康复,最大程度预防患肢水肿的发生。例如康复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等情况,为患者量身定制适合的康复锻炼计划,包括锻炼的具体动作、频率和强度等,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水肿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