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是中青年女性常见良性疾病,发病年龄广,表现为乳房胀痛等,影像学及病理有特点,治疗以观察和调整生活方式为主,特殊人群有不同情况;乳腺纤维瘤常见于18-25岁女性,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影像学及病理有特点,治疗多需手术切除,特殊人群也有相应情况。
一、疾病定义
乳腺增生: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本质上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
乳腺纤维瘤:是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成的良性肿瘤,主要是由于乳腺纤维细胞对雌激素敏感性异常增高,可能与纤维细胞所含雌激素受体的量或质的异常有关。
二、发病年龄
乳腺增生:常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不过青春期和绝经后女性也可能发病。青春期乳腺增生与乳腺的正常发育有关,绝经后女性乳腺增生可能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未完全调整有关。
乳腺纤维瘤:最常见于18-25岁的女性,这个年龄段女性的卵巢功能活跃,雌激素水平较高且波动较大,容易刺激乳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肿瘤。
三、临床表现
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可随月经周期变化,月经前疼痛往往加重,月经后缓解或减轻。乳房可能有结节状或片状的增厚,肿块可累及单侧或双侧乳房,肿块大小不一,质地韧,与周围乳腺组织边界不太清晰,可活动。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乳头溢液,多为淡黄色、无色浆液性溢液。
乳腺纤维瘤:通常表现为乳房内无痛性肿块,肿块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肿块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坚韧,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好,一般生长缓慢。
四、影像学检查特点
乳腺超声:
乳腺增生:可见乳腺腺体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可能有片状低回声区或增强的光点光斑,导管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乳腺纤维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一般无明显改变,有的纤维瘤可能可见包膜周围的血流信号。
乳腺X线检查(钼靶):
乳腺增生:可见乳腺腺体密度增高,呈片状或结节状影。
乳腺纤维瘤: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有时可见肿块周围有一圈薄的透亮晕。
五、病理组织学特点
乳腺增生:病理上可见乳腺导管扩张,上皮细胞增生,小叶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等,不同程度的腺泡和导管的结构紊乱。
乳腺纤维瘤:镜下可见肿瘤主要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成,纤维组织呈编织状排列,腺上皮细胞形态较为一致,与正常乳腺腺上皮细胞相似。
六、治疗原则
乳腺增生:一般以观察为主,对于疼痛等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熬夜,减少高脂肪、高雌激素食物的摄入等。如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调节内分泌的药物,如逍遥散等,但药物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一般不用于根治。
乳腺纤维瘤:由于乳腺纤维瘤有恶变的可能(虽然概率很低),且药物治疗通常无效,所以一旦确诊,多建议手术切除,尤其是对于年轻女性,为了美观和防止后续可能的变化,可选择微创手术等方式切除肿瘤。
七、特殊人群情况
青春期女性乳腺增生:青春期乳腺增生多是由于乳腺开始发育,激素水平变化引起的生理性增生,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随着年龄增长,乳腺发育成熟,多数可自行缓解。但要注意观察症状变化,若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适当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因为心理压力可能加重症状。
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纤维瘤: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大幅升高,乳腺纤维瘤可能会迅速增大,哺乳期也可能有一定变化。此时如果纤维瘤不大且无明显不适,可以密切观察,待哺乳期结束后再考虑手术切除;如果纤维瘤在妊娠期增长过快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可能需要及时手术,但手术要充分考虑对哺乳的影响。
绝经后女性乳腺增生:绝经后女性乳腺增生可能与卵巢功能衰退后内分泌失调有关,需要更加密切观察,因为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对增加,乳腺增生有时可能掩盖早期乳腺癌的表现,所以要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乳腺超声、钼靶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