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出现红细胞是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通过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可辅助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诱因)和药物治疗,预后因人而异,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早期发现积极治疗部分患者病情可控制,否则可能进展为严重后果,儿童需家长配合治疗随访,老年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自身状况监测。
一、慢性肾炎出现红细胞的原因
慢性肾炎患者出现红细胞主要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可以阻挡红细胞进入尿液,但当肾小球发生炎症病变时,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原本不能通过滤过膜的红细胞就会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从而在尿液检查中发现红细胞。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慢性肾炎患者的肾小球基底膜等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其对红细胞的屏障功能破坏,使得红细胞漏出。
二、相关检查及意义
(一)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中发现红细胞是慢性肾炎的一个重要表现。通过尿常规可以初步判断红细胞的数量等情况。如果尿中红细胞以畸形红细胞为主,往往提示红细胞是来源于肾小球,对慢性肾炎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不同年龄的慢性肾炎患者在尿常规检查中发现红细胞的情况可能类似,但儿童患者由于肾脏发育等特点,需要更仔细地监测尿常规变化来评估病情。
(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慢性肾炎患者往往还伴有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可以评估尿蛋白丢失的程度。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不仅会导致红细胞漏出,还会影响蛋白质的滤过,尿蛋白量的多少也能反映肾小球病变的严重程度。对于不同性别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范围有所差异,但慢性肾炎患者会超出正常范围,而且年龄不同也可能影响对尿蛋白定量结果的解读,比如儿童的肾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尿蛋白定量的正常标准与成人不同。
三、治疗相关要点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慢性肾炎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生活方式上,要低盐饮食,因为高盐饮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对于儿童患者来说,要特别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如腌制食品等。同时,要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但要避免蛋白质摄入过多加重肾脏负担。
避免诱发因素:要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因为感染会加重慢性肾炎的病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预防感染的措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防止呼吸道感染等;成人患者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二)药物治疗
虽然不涉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但一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使用相关药物,如降压药物等。高血压会加重慢性肾炎患者的肾脏损害,所以需要控制血压。不同年龄的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的选择可能不同,儿童患者要选择对肾脏影响较小且适合儿童使用的降压药物,成人患者则有更多的降压药物可供选择,但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四、预后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预后情况
慢性肾炎的预后因人而异,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有关。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红细胞漏出等情况可以改善;但如果病情持续进展,可能会发展为肾衰竭等严重后果。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如果能早期规范治疗,预后相对成人可能有一定优势,但也需要长期随访观察;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等原因,预后相对复杂一些。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肾炎患者需要家长密切配合治疗,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饮食控制、定期复查等。家长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慢性肾炎的治疗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所以要保证儿童的营养均衡,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期带儿童进行肾功能等相关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肾炎患者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在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同时,老年患者在生活中要更加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