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在彩超下有形态与边界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低回声,多数可见完整包膜回声,后方回声多无明显改变或稍有增强,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等超声表现特征,其与乳腺囊肿表现为无回声区等不同,与乳腺恶性肿瘤在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方面有明显鉴别要点,最终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及进一步检查。
一、超声表现特征
1.形态与边界
乳腺纤维瘤在彩超下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明确。这是因为纤维瘤是一种有包膜的肿瘤样病变,包膜使其边界规整清晰。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大部分乳腺纤维瘤的形态多呈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回声清晰,易于与周围组织区分。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其形态和边界的超声表现基本遵循这一规律,但在一些特殊病史的患者中,如曾有乳腺手术史的患者,可能因局部组织粘连等情况,边界显示可能稍欠清晰,但仍可通过整体形态等特征综合判断。
2.内部回声
纤维瘤内部回声多为均匀的低回声。这是由于其主要由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细胞构成,内部结构相对均匀。研究表明,约80%以上的乳腺纤维瘤超声表现为内部回声均匀的低回声区。
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内部回声均匀性差异不大,一般青年女性的乳腺纤维瘤内部回声也多为均匀低回声,而对于有长期乳腺增生病史的女性,其乳腺纤维瘤的内部回声可能因合并增生等情况稍有不同,但仍以低回声为主。
3.包膜情况
多数乳腺纤维瘤可见完整的包膜回声,呈高回声环包绕瘤体。包膜的存在是纤维瘤的一个重要超声特征,它使得瘤体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通过彩超可以较清晰地观察到包膜的情况,一般包膜回声完整、光滑。
对于男性乳腺纤维瘤患者,其包膜表现与女性类似,也可观察到包膜的存在,但男性乳腺相对不发达,检查时需要注意操作手法,避免遗漏包膜特征。
4.后方回声
乳腺纤维瘤后方回声多无明显改变,或稍有增强。这是因为纤维瘤内部组织均匀,对超声的衰减作用不明显。例如,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乳腺纤维瘤后方回声与周围乳腺组织相比无显著差异,部分可能有轻度增强现象。
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后方回声的表现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如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群,其乳腺纤维瘤的后方回声也主要以无明显改变或稍有增强为主。
5.血流信号
乳腺纤维瘤内部血流信号一般不丰富,多为少量点状或短棒状血流。这是因为纤维瘤生长相对缓慢,血供不是很丰富。通过彩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可以观察血流情况,大部分纤维瘤的血流信号分级多为0-Ⅰ级。
对于有特殊病史,如患有糖尿病且病史较长的患者,其乳腺纤维瘤的血流信号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总体仍以血流不丰富为主要特征。
二、与其他乳腺病变的鉴别
1.与乳腺囊肿的鉴别
乳腺囊肿在彩超下多表现为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壁薄,后方回声增强。而乳腺纤维瘤是低回声结节,边界虽清晰但内部为实质回声。例如,乳腺囊肿的超声图像中可以看到明显的无回声暗区,与纤维瘤的低回声实质结节有明显区别。
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这种鉴别特征同样适用,青年女性的乳腺囊肿和纤维瘤通过超声表现较易区分,而对于绝经后女性,乳腺组织萎缩,囊肿和纤维瘤的超声表现需要更仔细的辨别,但基本的无回声与低回声的差异仍可作为主要鉴别点。
2.与乳腺恶性肿瘤的鉴别
乳腺恶性肿瘤在彩超下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有微钙化,血流信号丰富,多为Ⅱ-Ⅲ级。而乳腺纤维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血流信号不丰富。例如,乳腺癌的超声图像常显示瘤体边缘不规整,有毛刺征等,与纤维瘤的规则形态有明显不同。
对于有家族乳腺癌病史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加细致地进行超声检查及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钼靶、活检等)来鉴别,因为这类人群患恶性肿瘤的风险较高,不能仅依靠超声表现,要综合判断。
通过以上彩超下乳腺纤维瘤的超声表现特征以及与其他乳腺病变的鉴别要点,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是否为乳腺纤维瘤,但最终确诊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以及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如病理活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