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包括尿液检查(如尿常规、尿沉渣镜检)、血液检查(如肾功能指标、血糖、自身抗体检测、免疫学指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肾脏超声、血管超声)、CT检查、MRI检查;肾活检病理检查是明确继发性肾脏疾病病理类型的重要手段,不同年龄人群在各项检查中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尿常规:可检测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继发性肾脏疾病患者常出现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评估蛋白尿程度的重要指标,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则为蛋白尿。例如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尿蛋白量逐渐增多。
尿沉渣镜检:能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管型等。如狼疮性肾炎患者尿沉渣中可发现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等;紫癜性肾炎患者尿沉渣可见变形红细胞及较多嗜酸性粒细胞等。
血液检查:
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是常用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当肾脏疾病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Scr和BUN会升高。不同年龄人群肾功能有差异,儿童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例如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功能可能正常,随着病情进展,Scr逐渐升高。
血糖:对于怀疑糖尿病肾病等与代谢相关的继发性肾脏疾病,血糖检测至关重要。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反映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可损伤肾脏血管,导致糖尿病肾病。
自身抗体检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等,这些抗体检测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不同性别在自身抗体产生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狼疮性肾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免疫学指标:补体C3、C4等指标在一些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有重要意义。例如狼疮性肾炎活动期常伴有补体C3下降;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乙肝病毒标志物,同时可能伴有补体改变等。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继发性肾脏疾病可能影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出现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不同年龄人群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如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多数继发性肾脏疾病患者肾脏大小可能有变化,如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可增大,晚期缩小;多囊肾患者肾脏内可见多个囊性无回声区。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可用于不同年龄人群,包括儿童,能初步筛查肾脏结构异常。
血管超声:对于怀疑肾血管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肾脏疾病,如肾动脉狭窄等,可进行肾动脉超声检查,观察肾动脉血流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肾动脉超声表现有差异,儿童肾动脉相对较细,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规范。
CT检查:
对于一些复杂的继发性肾脏疾病,如怀疑肾脏肿瘤等情况,可进行CT检查。CT能更清晰显示肾脏结构及病变细节,但有一定辐射暴露风险,在儿童等特殊人群中应严格掌握检查指征,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价值。
增强CT可更清楚显示肾脏血管情况等,有助于诊断肾血管性继发性肾脏疾病等。
MRI检查:
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尤其在显示肾脏软组织病变、血管病变等方面有优势。如对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脏导致的病变,MRI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MRI无辐射,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于不配合的患者可能需要镇静等处理,儿童患者可能需要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处理以完成检查。
肾活检病理检查
肾活检是明确继发性肾脏疾病病理类型的重要手段。通过肾活检可以观察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等组织的病理改变。例如,对于狼疮性肾炎,肾活检可明确肾脏受损的病理类型,如弥漫增生型、膜型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不同年龄人群肾活检的操作风险和预后等有所不同,儿童进行肾活检时需要更谨慎的操作和术后护理,要考虑儿童肾脏较小、穿刺难度相对较大等因素,同时要充分评估肾活检的必要性和风险。在进行肾活检前,需要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等情况,确保检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