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性贫血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异常)、血清铁及铁代谢相关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有相应变化)、促红细胞生成素检测(水平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检查(常升高)、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及其他相关检查(尿常规异常、电解质紊乱),各检查指标因不同人群有差异且与慢性肾性贫血相互影响。
红细胞计数: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计数会减少,红细胞计数减少程度与贫血严重程度相关,不同年龄、性别正常红细胞计数不同,儿童与成人有别,生活方式不健康可能影响红细胞生成,肾脏病史患者红细胞计数异常需考虑肾性贫血因素。
红细胞比容:反映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比例,慢性肾性贫血时红细胞比容降低,不同年龄、性别有正常范围,生活方式及肾脏病史对其有影响。
血清铁及铁代谢相关检查
血清铁:慢性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水平可能正常或轻度降低,血清铁正常参考值因检测方法等有差异,一般成年男性11-30μmol/L,成年女性9-27μmol/L等,儿童不同年龄段有不同正常范围,生活方式中饮食铁摄入情况影响血清铁,肾脏病史患者因肾脏对铁代谢调节功能异常可能致血清铁变化。
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指标,慢性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可正常或升高,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30-400μg/L,成年女性15-200μg/L,儿童不同年龄段有差异,生活方式中营养状况等影响血清铁蛋白,肾脏病史患者肾脏功能异常影响铁蛋白代谢。
总铁结合力:慢性肾性贫血患者总铁结合力一般正常,总铁结合力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50-77μmol/L,成年女性54-77μmol/L等,不同年龄、性别有差异,生活方式及肾脏病史对其有影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检测
慢性肾性贫血患者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通常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正常参考值因检测方法等有不同,一般成年男性(5-26)mU/ml,成年女性(5-21)mU/ml等,儿童不同年龄段有差异,生活方式中是否合理运动等可能间接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肾脏病史患者因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功能障碍致其水平降低。
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查
慢性肾性贫血患者常伴有甲状旁腺激素升高,甲状旁腺激素正常参考值一般(13-54)pg/ml等,不同年龄、性别有差异,生活方式中钙磷代谢情况受影响,肾脏病史患者肾脏对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调节异常致其升高,而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又可能影响红细胞生成等,加重贫血。
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慢性肾性贫血患者多伴有血肌酐升高,血肌酐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53-106μmol/L,成年女性44-97μmol/L等,儿童不同年龄段有差异,生活方式中是否过度劳累等可能影响肾功能,肾脏病史患者血肌酐升高是肾脏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血肌酐升高程度与慢性肾性贫血病情相关。
尿素氮:尿素氮水平也常升高,尿素氮正常参考值2.5-6.4mmol/L等,不同年龄、性别有差异,生活方式中蛋白质摄入情况影响尿素氮,肾脏病史患者肾脏对尿素氮排泄功能障碍致其升高,与慢性肾性贫血相互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能更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慢性肾性贫血患者eGFR降低,不同年龄、性别有各自正常eGFR范围,生活方式及肾脏病史严重程度影响eGFR,eGFR降低程度与慢性肾性贫血病情密切相关。
其他相关检查
尿常规:可发现尿蛋白等异常,慢性肾性贫血多由慢性肾脏病引起,尿常规中尿蛋白阳性等提示肾脏原发病情况,不同年龄、性别尿常规正常范围不同,生活方式中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等可能影响尿常规结果,肾脏病史患者尿常规异常是慢性肾脏病的表现,与慢性肾性贫血相关。
电解质检查:慢性肾性贫血患者常伴有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等,电解质正常参考值有明确范围,不同年龄、性别在电解质水平上有差异,生活方式中饮食中电解质摄入情况影响电解质,肾脏病史患者肾脏对电解质调节功能异常致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又可能影响红细胞生成等,加重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