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受遗传、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遗传因素约占40%-60%,有家族史者不注意健康生活方式易发病;环境因素中,高盐、低钾低钙低镁饮食、精神应激、超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等可致血压升高;其他因素如过量饮酒、某些药物也会参与发病。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遗传易感性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可能更易显现。在性别方面,女性在更年期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高血压患病率低于男性,但更年期后这种保护作用减弱,患病率逐渐接近男性。在生活方式上,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如果不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会进一步增加发病风险。
环境因素
饮食因素
高盐饮食:钠盐摄入过多是原发性高血压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人体摄入过多钠盐后,会导致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同时还会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含量增加,促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进而导致血压升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但我国居民钠盐摄入量普遍远高于此。例如,一项针对不同地区人群的研究发现,每日钠盐摄入量超过6克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的人群。
低钾、低钙、低镁饮食:饮食中钾、钙、镁摄入不足也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钾具有促进钠排泄、舒张血管的作用,钙能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兴奋性,镁参与多种酶的活性调节,对血管功能有保护作用。长期低钾、低钙、低镁饮食会影响这些对血压调节的有益作用,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比如,一些以谷物为主食、蔬菜摄入较少的地区,居民容易出现低钾饮食情况,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高。
精神应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应激状态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当人体处于精神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同时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例如,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长期处于竞争压力大工作环境中的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生活节奏相对舒缓的人群。研究发现,长期精神应激可使体内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持续激活,影响血压的长期稳定。
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24kg/m2的超重人群和BMI≥28kg/m2的肥胖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多种激素和炎性介质,如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这些物质可引起胰岛素抵抗,激活RAAS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肥胖者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也会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例如,儿童期肥胖若不加以控制,成年后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大幅上升,因为儿童期的肥胖状态会持续影响代谢和心血管系统的发育。
缺乏体力活动:体力活动不足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缺乏运动可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血脂异常等,进而影响血压调节。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研究显示,每周坚持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的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明显低于缺乏体力活动的人群。而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方式的改变,很多人长期久坐,体力活动严重不足,增加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其他因素
饮酒:过量饮酒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酒精可通过多种机制升高血压,如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输出量;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舒张功能;促进钠潴留等。研究表明,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男性每日饮酒量相当于酒精50g以上,女性相当于酒精25g以上),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升高。而且,饮酒量与血压升高呈线性相关,即饮酒量越多,血压升高的幅度可能越大。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血压升高,从而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例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部分人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一些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也可能导致水钠潴留、血管收缩等,进而使血压升高。对于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的人群,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药物性血压升高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