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是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与雌激素水平失衡有关,多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乳腺结节是乳腺组织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异常团块,本质有良恶性之分,良性结节如乳腺囊肿、乳腺增生结节有相应不同表现,恶性结节如乳腺癌有特殊表现,处理原则因良恶性及不同人群情况而异,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女性有各自需注意的特殊情况。
乳腺结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乳腺组织影像学检查时发现的异常团块,其本质可以是良性病变(如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等),也可以是恶性病变(如乳腺癌等)。
影像学表现
乳腺纤维瘤:超声检查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内部回声均匀;钼靶检查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密度均匀,部分可见环形或弧形钙化。
乳腺结节:超声或钼靶检查时,良性结节一般边界规则、形态较规整,恶性结节多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可有微小钙化、纵横比大于1等表现,但仅通过影像学表现不能确诊良恶性,还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病因
乳腺纤维瘤:主要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且乳腺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异常增高,导致纤维组织和腺上皮过度增生形成肿瘤,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旺盛、妊娠哺乳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时可促使肿瘤生长。
乳腺结节:
良性结节:除了乳腺纤维瘤相关病因外,乳腺囊肿多与内分泌紊乱导致乳腺导管扩张、乳汁潴留等有关;乳腺增生结节与内分泌失调,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有关,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变化可导致乳腺组织增生与复旧不全。
恶性结节: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长期高脂肪饮食、肥胖、未生育或晚生育、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基因突变可使乳腺细胞异常增殖形成恶性结节。
临床表现
乳腺纤维瘤: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一般生长缓慢,肿块大小通常不会随月经周期明显变化。
乳腺结节:
良性结节:除了上述乳腺纤维瘤的表现外,乳腺囊肿可能伴有经前乳房胀痛,月经后胀痛缓解,肿块大小随月经周期有一定变化;乳腺增生结节常表现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乳房胀痛,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疼痛减轻,可触及弥漫性结节。
恶性结节:乳腺癌早期多为无痛单发小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可逐渐增大,晚期可出现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凹陷或溢液等表现。
处理原则
乳腺纤维瘤: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纤维瘤,可定期复查乳腺超声,观察其变化;如果纤维瘤较大(一般直径大于3cm)或短期内明显增大,或患者有强烈手术意愿,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多为纤维瘤切除术。
乳腺结节:
良性结节:乳腺纤维瘤如符合手术指征可手术切除;乳腺囊肿较小无症状时可定期观察,较大有症状或怀疑有恶变可能时可考虑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乳腺增生结节主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避免长期高雌激素饮食等,症状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调节内分泌的药物缓解症状。
恶性结节:一旦确诊为乳腺癌,需根据肿瘤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
特殊人群情况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乳腺纤维瘤相对常见,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发现乳腺纤维瘤后要密切观察其变化,如无特殊情况可待成年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对于乳腺增生结节,青春期女性可能因内分泌波动出现,一般随着年龄增长、月经周期逐渐规律,部分可自行缓解,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减少因学习压力等导致的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大幅变化,可能导致原有乳腺纤维瘤快速增大,此时一般建议在妊娠中期(4-6个月)身体状况相对稳定时考虑手术切除;对于乳腺结节,妊娠期发现结节需密切观察其变化,由于哺乳期可能影响对结节良恶性的判断,产后需及时复查评估。
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乳腺结节需更加重视,因为此阶段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对增加,对于乳腺结节要积极明确其性质,良性结节如符合手术指征也需考虑手术,恶性结节则要按照乳腺癌的规范治疗方案进行处理,同时要关注更年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带来的其他身体不适,在治疗过程中兼顾整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