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可区分血尿来源,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异常,常见于肾小球病变相关疾病;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多正常,由泌尿系统非肾小球疾病引起。该检查还能辅助肾小球疾病和非肾小球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如辅助肾小球疾病诊断、通过其他检查结合鉴别非肾小球疾病具体类型等。
一、区分血尿来源
1.肾小球源性血尿
当血尿是由肾小球病变引起时,尿红细胞形态会发生改变。肾小球源性血尿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时受到挤压等作用,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例如,肾小球肾炎患者,其尿中可见多种畸形红细胞,如靶形、芽胞形、颗粒形等。这是因为红细胞在经过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和化学因素影响,导致红细胞的大小、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等发生改变。
从年龄角度看,儿童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通过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病情的发生机制,对于儿童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对于女性患者,如果是肾小球源性血尿,需要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累及肾小球的情况,而男性患者也可能因各种肾小球疾病出现此类血尿。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等)的患者,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有助于排查是否因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肾脏损伤进而引起肾小球源性血尿。对于有肾脏病史的患者,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可以监测病情是否复发或进展为肾小球源性病变。
2.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多正常或仅有轻微改变。其原因可能是泌尿系统的非肾小球疾病引起,如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等。例如,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损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此时尿中的红细胞形态一般无明显畸形,多为正常形态的红细胞。
不同年龄的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情况不同,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因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导致结石引起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情况;女性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相对常见,感染导致的血尿多为非肾小球源性,尿红细胞形态多正常;男性患者泌尿系统肿瘤相对需要关注,肿瘤引起的血尿也属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尿红细胞形态多无明显异常。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饮水少的男性患者,易患泌尿系统结石等非肾小球疾病,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可辅助判断血尿是否由这些非肾小球疾病引起。有泌尿系统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血尿时,通过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可区分是原有肾小球疾病复发还是非肾小球疾病导致的血尿。
二、辅助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1.肾小球疾病的诊断
通过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可以辅助肾小球疾病的诊断。例如,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肾小球肾炎患者,仅通过尿常规的其他指标可能难以明确诊断,而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发现大量畸形红细胞则高度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从而支持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在不同年龄层,儿童肾小球疾病的诊断中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尤为重要,因为儿童表述症状可能不确切,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女性患者如果怀疑自身免疫性相关的肾小球疾病,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结合其他自身抗体等检查可以更好地明确诊断。男性患者如果有蛋白尿等伴随症状,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为肾小球疾病导致的血尿,进而辅助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对于有长期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高血压性肾损害也可引起肾小球源性血尿,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可辅助诊断是否存在肾小球病变导致的血尿。
2.非肾小球疾病的鉴别
当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显示红细胞多为正常形态时,提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此时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检查来鉴别非肾小球疾病的具体类型。如通过超声检查泌尿系统,判断是否存在结石、肿瘤、感染等情况。对于儿童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超声检查可以快速发现泌尿系统是否存在先天性畸形、结石等问题;女性患者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除了超声检查外,还可以进行尿液细菌培养等检查来明确是否为泌尿系统感染;男性患者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需要考虑前列腺疾病等可能,通过直肠指检、前列腺超声等检查结合尿红细胞形态结果来鉴别诊断。有泌尿系统外伤史的患者,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结合其他检查可判断是否因外伤导致泌尿系统黏膜损伤引起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