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受遗传、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遗传因素约占40%-60%,家族聚集性明显;环境因素中,高钠盐、低钾低钙低镁摄入、肥胖、过量饮酒、精神应激均与发病相关;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肾脏、内分泌等疾病也可引发高血压。
环境因素
膳食因素
高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是原发性高血压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人体摄入过多的钠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g,但很多地区人群的钠盐摄入量远高于此。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如果长期高钠盐摄入,也会增加未来患高血压的风险;对于老年人,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对钠的调节功能下降,高钠盐摄入更易引发血压升高。性别上,并没有证据表明男女在高钠盐摄入导致高血压方面有本质差异,但不同性别个体对钠的敏感性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低钾、低钙、低镁摄入:饮食中缺乏钾、钙、镁等元素也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钾可以促进钠的排泄,缺乏钾会影响钠的代谢平衡;钙能降低血管平滑肌的兴奋性,低钙摄入可能使血管容易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镁参与体内多种酶的活动,对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低镁摄入可能干扰血压调节。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比如长期素食者,如果饮食搭配不合理,更容易出现低钾、低钙、低镁摄入的情况,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
肥胖因素
体重与血压关系: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的脂肪因子等会影响血压调节,同时肥胖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影响血压。儿童肥胖率的上升也带来了儿童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增加,肥胖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患高血压的概率比正常体重儿童高很多。对于不同性别,虽然整体上肥胖与高血压的关联相似,但女性在绝经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肥胖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
饮酒因素
饮酒与血压关系:过量饮酒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酒精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压,例如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还会影响RAAS系统等。男性长期大量饮酒(每日饮酒量相当于酒精50g以上)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不饮酒者,女性相对男性对酒精更敏感,少量饮酒也可能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不同年龄人群中,成年人饮酒过量更容易引发血压升高,而青少年饮酒则严重危害健康,且会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加未来患高血压等疾病的潜在风险。
精神应激因素
精神应激对血压影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等精神应激状态会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精神应激时,人体会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比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像IT行业加班较多的从业者,更容易出现精神应激状态,从而增加高血压发病概率。不同性别在面对精神应激时,可能应对方式不同,但都会受到精神应激对血压的影响,女性可能在情绪调节等方面与男性有差异,但精神应激本身对血压的升高作用是普遍存在的。
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血压变化:随着年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血压一般处于较低水平,但如果存在上述各种危险因素,也可能出现血压异常升高的情况;中年时期,由于生活压力、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高血压的发病概率开始上升;老年人随着血管逐渐硬化等生理变化,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例如,65岁以上老年人中,超过半数患有高血压。不同年龄人群对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易感性不同,儿童和青少年需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来预防,老年人则需要更密切监测血压并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其他疾病影响
相关疾病与高血压关系:一些疾病也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相关,如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会影响肾脏对水钠的调节功能,导致血压升高;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异常,也会引发血压升高。在这些疾病的患者中,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同时治疗基础疾病来控制血压。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通过治疗原发病,部分患者的血压可以得到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