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高血压发病与水钠潴留、RAAS激活等相关,降压目标因蛋白尿情况而异,常用药物有ACEI(抑制ACE、降尿蛋白,血肌酐<265μmol/L可用)、ARB(阻断受体、保肾,不能耐受ACEI时用)、CCB(阻钙通道降压,单药控制不佳时用,非二氢吡啶类慎用心衰等患者)、利尿剂(促进钠水排泄,水钠潴留时用,注意电解质等),儿童、老年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用药各有特殊考虑。
一、慢性肾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降压目标
慢性肾炎患者出现高血压,多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等因素相关。其降压目标一般是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若患者伴有大量蛋白尿(≥1g/d),则应将血压控制在125/75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
二、常用降压药物的选择及依据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ACE,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同时抑制缓激肽降解,发挥降压作用,还能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白。例如,对于慢性肾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ACEI可改善肾功能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2.适用情况:适用于伴有蛋白尿的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但需注意患者血肌酐水平,一般血肌酐<265μmol/L时可使用,若血肌酐超过此范围需谨慎,因为可能增加高钾血症等风险。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1.作用机制: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从而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促醛固酮分泌等作用,达到降压、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效果。
2.适用情况:对于不能耐受ACEI的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可选用ARB,同样需要关注血肌酐及血钾情况,其禁忌证与ACEI类似。
(三)钙通道阻滞剂(CCB)
1.作用机制:通过阻滞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从而发挥降压作用。
2.适用情况:可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单用ACEI或ARB血压控制不佳的情况,对肾功能影响较小,不同类型的CCB如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非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非二氢吡啶类可能有抑制心肌收缩力和房室传导的作用,需谨慎用于心功能不全等患者。
(四)利尿剂
1.作用机制: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少血容量而降压。
2.适用情况:对于慢性肾炎高血压伴有水钠潴留的患者可选用,如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等,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等,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血钾、血糖、血脂等指标,对于肾功能严重减退(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噻嗪类利尿剂效果不佳,可考虑襻利尿剂如呋塞米等。
三、特殊人群的考虑
(一)儿童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
儿童慢性肾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高血压,应谨慎选择降压药物。尽量优先选择对肾功能影响小且安全性高的药物,如ACEI或ARB需严格掌握适应证,血肌酐需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升高时谨慎使用,可先尝试非药物干预如适当限制盐摄入等,若需用药,应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指标。
(二)老年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需更加谨慎。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脏器功能的影响。例如,使用ACEI或ARB时,需密切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因为老年患者肾功能多有不同程度减退,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增加;选择CCB时,要注意其对心率等的影响,部分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动过缓等情况,需权衡利弊。
(三)合并其他疾病的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
1.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非二氢吡啶类CCB等可能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可选择ACEI、ARB联合利尿剂等,同时要注意利尿剂使用时对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影响,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及电解质情况。
2.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ACEI或ARB不仅有助于降压、减少尿蛋白,还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同样要关注血糖、血钾及肾功能变化,选择CCB等药物时也需考虑对血糖代谢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综合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