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未用降压药非同日3次测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定义。血压相关指标中收缩压和舒张压有各自正常范围及意义,年龄方面儿童青少年少见、成年人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老年人有收缩压高、舒张压波动大等特点,性别上育龄期女性患病率相对低,绝经后接近男性且可能更高,男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上升,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吸烟等易致高血压,病史中家族遗传史会增加患病风险,某些疾病史也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
血压的相关指标及意义
收缩压:是当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正常范围一般在90~139mmHg之间,收缩压升高是高血压的常见表现之一,它反映了心脏每次收缩时泵出血液对血管造成的压力情况。例如,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弹性下降等因素可能导致收缩压逐渐升高。
舒张压:是当心脏舒张时,血管弹性回缩对血液产生的压力,正常范围一般在60~89mmHg之间,舒张压升高也是高血压的重要指标,它体现了心脏舒张期血管维持血液流动的压力状况。
年龄因素的影响
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原发性高血压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例如,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儿童,其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可能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到青春期,若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也可能逐渐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一般40岁以上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逐渐增加,这与血管的老化、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
老年人:老年人高血压往往具有收缩压高、舒张压波动大、脉压大等特点。这是因为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血管弹性减退,导致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脉压增大。
性别因素的影响
女性在育龄期:一般患病率相对男性较低,但在妊娠等特殊时期可能出现血压异常情况。例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就是女性在孕期常见的与血压相关的疾病,这与孕期的生理变化,如血容量增加、内分泌改变等有关。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接近男性,甚至可能高于男性,这与雌激素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减弱有关。
男性: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原发性高血压,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上升,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职业压力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比如男性从事高强度工作、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
饮食:高盐饮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例如,每日钠盐摄入超过6g,就可能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此外,过量饮酒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血压升高。而缺乏钾、钙、镁等营养素的摄入也可能影响血压,比如钾元素具有促进钠排泄、舒张血管的作用,摄入不足不利于血压控制。
运动:长期缺乏运动的人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较高。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和正常的血压水平。缺乏运动的人往往容易出现体重增加,而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运动不足导致的体重增加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升高血压。
吸烟:吸烟时吸入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吸烟还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长期吸烟会显著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病史因素的影响
家族遗传史:如果家族中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那么个体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中占一定比例,可能与基因缺陷、遗传易感性等有关。例如,父母均患有高血压,子女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比父母均正常者高很多。
其他疾病史: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但长期的一些慢性疾病也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相互影响。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容易并发原发性高血压。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会影响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和血压的调节功能,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可能发展为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