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期包括急、慢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分4期,终末期为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多数及时治疗可恢复,不一定成尿毒症;不同人群在肾功能衰竭期及尿毒症阶段有不同特点,儿童生长发育受影响大,成人要控基础病和防并发症,老年人易多器官衰竭且治疗需综合考量,均需及时就医治以延缓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功能衰竭期的分期及与尿毒症的关联
慢性肾功能衰竭通常分为4期,即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也称为尿毒症前期)和尿毒症期。
肾功能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但在50-80ml/min之间,肾脏的代偿功能能使机体内环境稳定,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
肾功能失代偿期:GFR降至20-50ml/min,患者可出现夜尿增多、轻度贫血等表现,此阶段肾脏已经不能完全代偿机体的代谢需求。
肾功能衰竭期:GFR进一步下降至10-20ml/min,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此时已经接近尿毒症阶段。
尿毒症期:GFR低于10ml/min,机体的代谢废物和毒素严重潴留,出现一系列全身各系统的严重症状,如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消化系统可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血液系统可出现重度贫血;神经系统可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尿毒症脑病等,需要依靠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急性肾功能衰竭期与尿毒症的关系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几小时至几周)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多数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及时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后,肾功能可恢复,不一定发展为尿毒症。但如果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也可能导致肾脏不可逆损伤,进而进展到类似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状态,但相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为尿毒症的过程,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的情况相对少见且有可逆的可能性。
不同人群在肾功能衰竭期及尿毒症阶段的特点
儿童
肾功能衰竭期: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相对常见,多由肾前性因素(如严重脱水、休克)、肾性因素(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后性因素(如尿路梗阻)引起。在肾功能衰竭期,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水电解质紊乱更明显(如低钠、高钾等),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的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内环境紊乱对儿童的影响更大。
尿毒症阶段:儿童尿毒症除了有成人尿毒症的全身症状外,还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性发育迟缓等,需要更谨慎地选择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如腹膜透析可能更适合儿童,因为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更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但需要密切监测透析充分性和儿童的营养状况等。
成年人
肾功能衰竭期:成年人可能因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慢性疾病逐渐进展到肾功能衰竭期,此时成年人可能出现工作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需要开始评估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同时要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等。
尿毒症阶段:成年人尿毒症需要规律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同时要注意并发症的防治,如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需要严格控制血压、血脂、体重等,还要注意心理调节,因为长期透析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较大影响,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老年人
肾功能衰竭期:老年人肾功能衰竭多与慢性肾脏病逐渐进展有关,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肾脏也不例外,在肾功能衰竭期,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因为老年人常合并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基础疾病,肾功能恶化会进一步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
尿毒症阶段:老年人尿毒症在治疗上更要谨慎,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合并症等。例如,血液透析需要考虑老年人的血管条件,腹膜透析需要考虑老年人的腹部情况等,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因为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往往较差,而尿毒症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来维持机体功能。
总之,肾功能衰竭期不一定是尿毒症,但慢性肾功能衰竭期的终末期就是尿毒症,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都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