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象的诊断需多方面检查,诊室血压测量可快速获患者当时血压水平用于初步判断病情,家庭血压监测有助鉴别“白大衣高血压”等;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助查感染等诱因,血生化检查通过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指标评估身体状况;心电图评估心脏情况,眼底检查判断高血压严重程度及预后,必要时头部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否有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不同年龄人群各检查有相应正常范围及需考虑的特殊情况。
一、血压测量
诊室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危象的重要依据,需使用经过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的上臂血压,至少测量两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对于高血压危象患者,血压常显著升高,收缩压可高达200mmHg以上,舒张压可超过120mmHg,其意义在于快速获取患者当时的血压水平,为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关键数据。不同年龄人群血压正常范围不同,一般来说,成年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为正常血压范围,若超出此范围且达到高血压危象标准则需高度重视。
家庭血压监测:患者在家中自测血压也有重要意义,可提供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情况,有助于鉴别“白大衣高血压”等情况。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若怀疑出现高血压危象,在家中监测血压能及时发现血压的异常波动,对于病情的初步判断有辅助作用。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部分高血压危象可能由感染等因素诱发。例如,某些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可能同时导致血压急剧升高,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等感染迹象,有助于明确病因。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正常指标有差异,儿童白细胞计数相对较高,成人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一般为(4-10)×10^9/L等,医生可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指标范围来判断患者血常规结果是否异常。
血生化检查
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高血压危象可引起肾功能损害,通过检测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能评估肾脏功能状况。血肌酐正常范围,成年男性一般为53-106μmol/L,女性为44-97μmol/L。若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可能受损,因为高血压危象时肾脏灌注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肾功能出现异常改变。
电解质:如血钾、血钠等。高血压患者使用某些降压药物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高血压危象时也可能存在电解质紊乱情况。例如,低血钾可能与某些降压药物的副作用或疾病本身相关,血钾正常范围一般为3.5-5.5mmol/L,血钠正常范围一般为135-145mmol/L,通过检测电解质可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相应处理。
血糖:检测血糖水平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等情况,因为高血压与糖尿病常合并存在,而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危象的风险可能更高。血糖正常范围空腹一般为3.9-6.1mmol/L,餐后血糖一般小于7.8mmol/L,若血糖异常升高,需综合考虑对高血压危象病情的影响及相应的治疗调整。
三、心电图检查
用于评估心脏情况,高血压危象可导致心脏受累,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通过心电图检查可发现ST-T改变、心律失常等异常表现,有助于判断高血压危象是否已经引起心脏损害。不同年龄人群心电图正常标准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的心电图在某些波段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心电图结果是否异常,从而指导进一步的诊治。
四、眼底检查
高血压可引起眼底病变,通过眼底镜检查可观察眼底视网膜病变情况,如视网膜动脉痉挛、出血、渗出等,这对于判断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人群眼底正常表现不同,医生可根据患者年龄等因素来分析眼底检查结果与高血压危象的关系,例如儿童高血压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眼底病变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五、头部影像学检查(必要时)
如头颅CT或MRI等,当怀疑高血压危象患者有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时,头部影像学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脑出血、脑梗死等情况。对于有高血压病史且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头部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不同年龄人群在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时需考虑辐射等因素对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影响,儿童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