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受遗传、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遗传具家族聚集性,多基因遗传起作用;环境因素中饮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精神应激、超重肥胖均相关;其他因素里吸烟、过量饮酒也增加发病风险,不同年龄性别在各因素影响下高血压发病情况有差异。
年龄、性别与遗传因素的关联:在不同年龄阶段,遗传因素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遗传易感性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会逐渐显现。而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遗传易感性上可能没有本质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可能因激素水平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女性在更年期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高血压发病率相对低于男性,但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高血压发病率逐渐接近男性,这也可能与遗传因素和激素水平共同作用有关。
环境因素
饮食因素
高盐饮食:钠盐摄入过多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人体摄入过多的钠盐后,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日均钠盐摄入量高的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低钠盐摄入地区。例如,北方地区由于饮食中腌制食品等摄入较多,钠盐摄入普遍较高,高血压患病率相对高于南方地区。
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饮食:饮食中缺乏钾、钙等矿物质以及动物蛋白摄入不足也与高血压发病相关。钾具有促进钠排泄的作用,低钾饮食会影响体内的钠钾平衡调节,不利于血压控制;钙可以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等机制发挥降压作用,低钙饮食可能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动物蛋白中的某些成分有助于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缺乏时可能影响血管的弹性和调节功能,从而增加高血压发病几率。
精神应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应激状态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当人体处于精神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例如,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长期处于竞争压力大的工作环境中的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相对较高。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对精神应激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一般来说,中青年人群可能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更容易受到精神应激的影响而诱发高血压;而老年人可能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等因素,在精神应激下血压波动更为明显,但总体而言,精神应激对各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24kg/m2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3-4倍。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的激素等物质会干扰正常的血压调节机制,如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抵抗素等会影响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导致血压升高。不同年龄阶段的肥胖人群高血压发病风险不同,儿童和青少年肥胖者日后发生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中年肥胖者也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老年人肥胖者往往同时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脂等,进一步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肥胖者高血压发病风险均增加,但可能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形式略有不同。
其他因素
吸烟:吸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尼古丁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吸烟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吸烟者,高血压发病风险均高于非吸烟者,且吸烟量越大,血压升高的风险越高。例如,年轻吸烟者可能在相对较早的年龄就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而老年吸烟者往往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情也更容易加重。
饮酒:过量饮酒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饮酒者高血压发病风险明显增加。酒精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升高血压,如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肾素分泌、影响血管紧张素系统等。一般来说,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超过25g,女性超过15g),高血压发病风险显著升高。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饮酒者对酒精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男性相对女性可能对酒精更敏感,更容易因饮酒导致血压升高;年轻人饮酒后血压升高可能相对较为明显,而老年人饮酒后血压波动可能更大,且更容易出现血压难以控制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