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微创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相关因素、完善检查、皮肤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过程(麻醉、穿刺定位、旋切装置操作)、术后处理(伤口处理、术后观察、康复注意事项),特殊人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及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身体状况不同,年轻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但也需根据具体乳腺纤维瘤情况评估;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提前对基础疾病进行控制,以降低手术风险。
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是否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吸烟会影响切口愈合,应劝导患者术前戒烟一段时间;饮酒可能会与麻醉药物等发生相互作用,需告知患者术前一段时间内应避免饮酒。
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包括乳腺疾病史、手术史等,若有乳腺其他疾病史,需综合评估对本次微创手术的影响。还需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术中使用过敏药物。
完善检查:进行乳腺超声等检查明确纤维瘤的位置、大小、数量等情况,还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常规检查,评估患者身体一般状况是否适合手术。
2.术前准备操作
皮肤准备:手术前需对手术区域进行皮肤准备,通常是在手术前1天或手术当天对乳房周围皮肤进行清洁,去除污垢等,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签署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告知微创乳腺纤维瘤手术的目的、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并发症等,在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并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手术过程
1.麻醉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一般可选择局部浸润麻醉,对于恐惧手术或纤维瘤位置较深等情况,也可选择静脉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区域周围,使手术区域痛觉消失;静脉全身麻醉则是通过静脉给药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无痛进行手术。
2.穿刺定位
利用超声引导定位纤维瘤的准确位置,超声可以清晰显示乳腺内纤维瘤的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医生根据超声定位结果确定穿刺点。
3.旋切装置操作
通过穿刺针将旋切刀送至纤维瘤部位,然后启动旋切装置,旋切刀会将纤维瘤组织逐步切割并吸出体外。在操作过程中,持续利用超声监测,确保将纤维瘤完整切除,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的损伤。
三、术后处理
1.伤口处理
术后对手术切口进行适当包扎,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若有渗血渗液较多的情况,需及时更换敷料。
2.术后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尤其是局部浸润麻醉的患者,虽生命体征一般相对平稳,但仍需关注有无异常变化。
乳房情况观察:观察乳房有无肿胀、疼痛等情况,若疼痛较明显,可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缓解疼痛,但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等不恰当的止痛方式。
3.康复注意事项
活动:术后患者可适当进行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一般术后1-2天可进行轻度的上肢活动,如缓慢抬手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恢复,但要避免上肢过度牵拉等动作影响伤口。
饮食: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促进身体恢复,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对伤口产生不良刺激。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发现乳腺纤维瘤行微创术时需特别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妊娠的影响。手术时机选择需综合考虑妊娠月份等因素,若纤维瘤较小且无明显变化,可待妊娠结束后再考虑手术;若纤维瘤较大或有快速增大等情况,需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能风险后再决定是否手术。手术操作需更加轻柔,避免对子宫产生不良刺激引发宫缩等情况。
2.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发现乳腺纤维瘤行微创术时,要考虑到哺乳的需求。手术尽量选择对哺乳影响较小的方式,术后要注意保持乳腺导管通畅,避免因手术导致乳汁淤积等情况。需告知患者术后如何进行乳房护理以不影响哺乳,如正确的挤奶等方法。
3.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基础护理。注意保持病房环境舒适,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等,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对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要密切观察基础疾病的变化,严格按照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关监测和处理,确保患者平稳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