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的引发因素包括感染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致肠道功能紊乱和炎症)、饮食因素(食用不洁食物或饮食不规律过量刺激肠道)、其他因素(环境温度变化、药物副作用、个体免疫力低下易受病原体侵袭引发)。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及传播途径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毒之一,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例如在托幼机构等儿童密集场所容易发生传播。成人也可能感染轮状病毒,其传播方式类似。诺如病毒也是导致急性肠胃炎的重要病毒,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还可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医院、游轮等引起暴发流行。
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破坏肠道黏膜细胞,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引发急性肠胃炎。
(二)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及感染途径
大肠杆菌是较为常见的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细菌,一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肉类、变质的蔬菜等)进入人体肠道。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污染的家禽、蛋类等食物中,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易引发感染。志贺氏菌可通过污染的手、食物或水源传播,感染人体后会侵袭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
细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毒素,这些毒素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改变,进而引发急性肠胃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寄生虫感染
1.常见寄生虫及感染情况
如阿米巴原虫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肠道,在肠道内寄生并繁殖,破坏肠道组织,引起肠道炎症。贾第虫也是一种可导致急性肠胃炎的寄生虫,主要通过饮用被贾第虫污染的水而感染,在旅游地区,尤其是饮用未经妥善处理的水源时,感染风险增加。寄生虫在肠道内的活动会干扰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引发肠道的炎症反应,导致急性肠胃炎的发生。
二、饮食因素
(一)食用不洁食物
1.食物污染情况
食用被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污染的食物是导致急性肠胃炎的常见饮食因素。例如,食用了变质的水果,水果在储存过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食用后可能引发肠道感染。购买的预包装食品如果在生产、运输或储存过程中被污染,也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
不洁食物中的病原体进入人体肠道后,会引起肠道的炎症反应,从而出现急性肠胃炎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二)饮食不规律或过量
1.对肠道的影响
长期饮食不规律,如经常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会打乱肠道的正常消化节律。过度暴饮暴食会使肠道在短时间内需要消化大量食物,加重肠道负担,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而过度节食则可能导致肠道黏膜萎缩等改变,降低肠道的抵抗力。过量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大量食用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黏膜的充血、水肿,进而引发急性肠胃炎。例如,大量食用油腻食物后,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的表现。
三、其他因素
(一)环境因素
1.温度变化的影响
寒冷的环境可能会影响人体的胃肠道功能,尤其是儿童,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在寒冷环境中腹部着凉后,容易引起肠道痉挛,导致急性肠胃炎。例如,在寒冷的季节,穿着过少导致腹部暴露,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引发肠道的应激反应,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二)药物因素
1.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从而引发急性肠胃炎。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长期或大量服用时,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和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的炎症反应。抗肿瘤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引起肠道的不良反应,导致急性肠胃炎。不同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例如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某些药物的胃肠道刺激影响。
(三)个体免疫力因素
1.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易感性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发生急性肠胃炎的风险较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也容易感染病原体引发急性肠胃炎。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的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性肠胃炎。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肠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引发急性肠胃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