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症状多样,包括上腹部不同程度、形式的腹痛,恶心呕吐(呕吐物情况因个体而异),上腹部胀满的腹胀,进食量明显减少的食欲不振,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腹泻等其他症状,且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人群的症状表现各有特点。
一、腹痛
表现形式:多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钝痛或剧痛等。疼痛的性质可能表现为阵发性发作,也可能呈持续性。例如,部分患者进食后可诱发疼痛加剧。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可能无法准确表述腹痛位置,但常表现为哭闹不安,以脐周及上腹部为主的哭闹,可能与儿童胃肠神经发育特点及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有关;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性降低,腹痛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更仔细观察其他伴随症状来辅助判断。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的人群,发生急性胃炎时腹痛症状相对更明显;而生活方式较规律的人群,腹痛可能相对较轻,但一旦发病也需引起重视。
病史影响: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发生急性胃炎时,腹痛可能与既往胃溃疡疼痛有一定相似性,但通常程度和性质会有变化;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患者,急性胃炎发作时腹痛可能更易出现且相对较顽固。
二、恶心、呕吐
表现形式:恶心是上腹部不适、想呕吐的感觉,随后可能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有胆汁,甚至为血性物。
年龄因素影响:婴幼儿急性胃炎时,呕吐较为常见且可能较频繁,由于婴幼儿胃容量小,呕吐易导致脱水等并发症,需密切关注;儿童患者呕吐可能伴有食欲减退,影响营养摄入;老年患者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因为老年患者机体调节能力较弱。
生活方式影响:经常大量饮酒的人群,发生急性胃炎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更突出,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较强;长期吸烟的人群,急性胃炎发作时呕吐可能相对更易发生。
病史影响:有胃部手术史的患者,发生急性胃炎时恶心、呕吐可能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有关,恢复相对较慢;有胃食管反流病史的患者,急性胃炎发作时恶心、呕吐可能加重反流相关症状。
三、腹胀
表现形式:患者自觉上腹部胀满,有饱胀感,可能伴有腹部膨隆等表现。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腹胀可能影响其进食和活动,因为儿童相对更关注自身的舒适感,腹胀会让其不适;老年患者腹胀可能与胃肠蠕动功能减退有关,本身老年人胃肠蠕动就相对缓慢,急性胃炎时更易出现腹胀。
生活方式影响: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人群,急性胃炎时腹胀可能更明显,因为缺乏运动影响胃肠蠕动;而经常运动的人群,相对胃肠蠕动较好,腹胀症状可能相对较轻。
病史影响:有慢性便秘病史的患者,急性胃炎时腹胀可能加重,因为胃肠功能整体较差,急性炎症刺激进一步影响胃肠动力;有肠道菌群失调病史的患者,急性胃炎时腹胀可能更为显著,肠道菌群失调本身就会影响胃肠功能。
四、食欲不振
表现形式:患者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
年龄因素影响:小儿急性胃炎时,食欲不振较为常见,严重影响营养的正常摄取,需通过调整饮食等方式保证基本营养需求;青少年患者食欲不振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需要充足营养;老年患者食欲不振若长期存在,会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生活方式影响:平时饮食偏好高热量、高糖、高脂食物的人群,急性胃炎时食欲不振可能更突出,因为其胃肠对这类食物的消化负担重,急性炎症后更易出现食欲减退;而饮食较为清淡、规律的人群,急性胃炎时食欲不振相对没那么严重,但也需要积极调整饮食来促进康复。
病史影响:有神经性厌食病史的患者,急性胃炎时食欲不振可能相互影响,病情可能更复杂;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急性胃炎时食欲不振需警惕是否存在血糖波动等其他问题,因为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和胃肠功能都可能受到影响。
五、其他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若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发热可能相对较明显,体温可能更高。儿童患者发热时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老年患者发热可能提示感染较重,需及时就医评估。
腹泻:少数急性胃炎患者可能伴有腹泻症状,大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等。儿童急性胃炎出现腹泻时,要注意预防脱水,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较弱;老年患者腹泻易导致电解质紊乱,需关注电解质情况并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