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出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尽快就医,到达医院后做相关检查并进一步治疗,同时要从饮食、运动、控制基础疾病、戒烟限酒等方面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及预防,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儿童及青少年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立即采取的紧急措施
如果冠心病患者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首先要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剧烈活动,原地休息。因为剧烈活动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应立即坐下或躺下,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紧张情绪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二、药物治疗
1.硝酸酯类药物:如果身边有硝酸甘油,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它能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胸痛等症状。一般情况下,1-2分钟即可起效,但如果5分钟后症状不缓解可再含服一片,若连续含服3片后症状仍不缓解,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需立即就医。
2.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这类药物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适用于心率较快、血压较高的冠心病患者,但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因为它可能会诱发支气管痉挛。
三、及时就医
在采取上述初步措施后,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医院就诊。在转运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平卧位,避免颠簸。到达医院后,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肌缺血的ST-T改变等特征性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如肌钙蛋白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心肌梗死;还可能会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从而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
四、生活方式调整及预防
1.饮食方面:冠心病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因为高盐饮食会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减少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尽量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控制糖分摄入,避免食用过多甜食,防止血糖升高,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
2.运动方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一般来说,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运动5次。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但要注意运动时的心率,一般运动时的心率不宜超过(220-年龄)×0.7的范围,对于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运动时的心率应适当降低。
3.控制基础疾病: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应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
4.戒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以必须戒烟。饮酒应适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血脂,加重心脏负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冠心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感,所以更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且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用药时要更加谨慎,遵循小剂量起始等原则。
2.女性患者:女性冠心病患者在症状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有时可能不典型,如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牙痛等,容易被忽视,所以女性冠心病患者要提高对自身症状的警惕性,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如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病情,用药时也要注意药物对女性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
3.儿童及青少年:虽然儿童及青少年患冠心病相对较少,但如果有家族遗传等高危因素,也应关注生活方式。要避免过度肥胖,控制体重,因为肥胖是儿童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同时要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缺乏运动等,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