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样皮疹的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观察皮肤年龄、性别因素、皮疹形态及分布部位等;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可看感染情况、性激素水平测定助内分泌相关判断、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排查糖尿病相关、感染相关检查找病原体或病毒;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用于不典型皮疹,需考虑儿童特点;影像学检查一般少用,特殊情况可选超声、CT或MRI。
一、体格检查
1.皮肤观察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痤疮样皮疹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痤疮样皮疹需观察皮疹分布、形态等,新生儿痤疮可能局限于头面部,婴儿期可能与皮脂分泌等有关。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某些内分泌相关疾病导致的痤疮样皮疹可能在青春期男女表现不同,男性可能因雄激素水平较高更易出现相关皮疹。
观察皮疹形态:仔细查看皮疹的类型,如粉刺(包括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例如白头粉刺是位于皮肤内的白色小丘疹,开口不明显;黑头粉刺是开口于皮肤表面的黑色丘疹,是堵塞的毛囊口内的皮脂氧化所致。
观察皮疹分布部位:痤疮样皮疹常见分布于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若皮疹分布不典型,需考虑其他疾病可能,如某些药物引起的痤疮样皮疹可能分布有其特点。
2.其他部位检查:检查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有无相关异常表现,如内分泌相关疾病可能伴有甲状腺等部位异常,某些遗传性疾病导致的痤疮样皮疹可能伴有其他系统体征。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意义:可了解患者有无感染等情况,若痤疮样皮疹伴有脓疱等感染表现时,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
年龄因素:儿童血常规正常参考值与成人不同,儿童白细胞计数相对较高,新生儿白细胞计数波动范围较大,需依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参考值判断。
2.性激素水平测定
意义:对于青春期患者,测定性激素水平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内分泌失调相关因素导致的痤疮样皮疹。例如雄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引发痤疮样皮疹。
性别因素:男性性激素主要是雄激素,女性有雌激素和雄激素等,测定性激素水平时需考虑性别差异,女性还可测定雌二醇等指标综合判断。
青春期患者: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变化较大,测定性激素水平可了解雄激素、雌激素等水平是否在正常青春期波动范围内,若雄激素明显高于正常青春期水平,需进一步排查疾病。
3.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意义:某些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改变,包括痤疮样皮疹等,测定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可了解患者血糖代谢情况,排查糖尿病相关皮肤表现。
年龄因素:儿童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有差异,儿童血糖正常参考值不同年龄段有别,糖化血红蛋白在儿童中的临床意义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也可辅助判断近期血糖控制情况。
4.感染相关检查
病原体检测:若考虑痤疮样皮疹由感染引起,如马拉色菌感染导致的马拉色菌毛囊炎等,可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等检查。例如取皮损处鳞屑进行真菌镜检,若发现马拉色菌孢子可辅助诊断马拉色菌毛囊炎。
病毒检测: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出现类似痤疮样皮疹表现,如传染性软疣可出现半球形丘疹,中央有脐凹,可通过皮肤刮片等方法检测软疣病毒。
三、皮肤组织病理检查
1.适应证:当痤疮样皮疹表现不典型,常规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可考虑皮肤组织病理检查。例如皮疹性质难以区分是痤疮还是其他皮肤肿瘤或炎症性疾病时。
2.检查过程:局部消毒后,用活检钳取小块皮疹组织,送病理科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如表皮是否有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内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等,从而明确皮疹的病理类型,为诊断提供依据。
3.年龄因素:儿童进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时,需考虑儿童皮肤薄嫩等特点,操作时要更加轻柔,减少患儿痛苦,同时病理标本的处理和观察也需结合儿童皮肤生理特点进行分析。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一般较少用于痤疮样皮疹的检查,但对于某些深部的结节、囊肿性皮疹,若需了解皮疹与周围组织关系等,可考虑超声检查。例如判断胸背部较大的囊肿性皮疹与深层组织的毗邻情况等。
2.CT或MRI检查:通常也不是痤疮样皮疹的常规检查,仅在特殊情况下,如怀疑皮疹累及深部组织或有其他复杂情况时考虑。例如考虑颅内病变等导致的内分泌异常相关痤疮样皮疹时,可能需要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