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善糜烂性胃炎状况,需从饮食、生活方式及避免不良因素三方面调整。饮食上规律进餐,选温和易消化食物;生活方式要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还需戒烟限酒、避免滥用药物。
一、饮食调整
1.规律进餐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应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例如,成年人一般可每日三餐定时定量,儿童则可适当增加进餐次数,但要避免过饥过饱。规律进餐有助于维持胃酸分泌的节律,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研究表明,定时进餐能使胃的蠕动和排空协调,有利于糜烂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修复。
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更应注意定时进食,避免因饮食不规律导致胃黏膜损伤加重。
2.选择温和易消化食物
主食:可选择软米饭、面条、馒头等。例如,煮得软烂的米饭,其颗粒较小,容易被消化吸收,减轻胃的消化负担。对于患有糜烂性胃炎的人群,避免食用过硬、过粗的主食,如糙米等,这些食物可能会摩擦胃黏膜,加重炎症。
蛋白质类食物:鱼肉、虾仁、豆腐等是较好的选择。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肉质细嫩,容易消化。豆腐也是一种易消化的植物蛋白来源,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而像牛肉、羊肉等肉类,烹饪时应尽量做得软烂,且摄入量不宜过多,以免增加胃的消化压力。
蔬菜:应选择煮熟的蔬菜,如南瓜、胡萝卜、冬瓜等。南瓜含有丰富的果胶,能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的刺激;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煮熟后更容易被人体吸收。避免食用生的蔬菜或纤维过于粗糙的蔬菜,如芹菜等,这些蔬菜可能会刺激胃黏膜。
水果:可选择香蕉、苹果、火龙果等偏温和的水果。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元素,且易于消化,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苹果中的果胶可以调节肠道功能,且煮熟的苹果泥对胃黏膜刺激较小。而像山楂等酸性较强的水果应适量食用,以免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加重糜烂性胃炎症状。
二、生活方式调整
1.充足睡眠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如儿童可能需要10-12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包括胃黏膜的修复。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进而影响胃黏膜的恢复,加重糜烂性胃炎的病情。
老年人睡眠质量可能相对较差,可通过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等方式来保证充足睡眠。例如,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2.适度运动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都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对于年轻人来说,可选择慢跑、游泳、瑜伽等运动方式。慢跑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对胃的压力较小,且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瑜伽中的一些温和体式如猫牛式等有助于调节胃肠功能。中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左右,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胃的供血,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但要注意避免在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一般建议饭后1-2小时再进行适度运动。
患有糜烂性胃炎的人群在运动时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如果运动后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就医。
三、避免不良因素
1.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对胃黏膜的刺激较大。对于吸烟者,应尽量戒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对于饮酒者,应限制饮酒量,最好戒酒。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糜烂性胃炎的炎症反应。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认识到吸烟和过量饮酒对糜烂性胃炎病情的不良影响,积极采取措施戒烟限酒。
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等更应严格戒烟戒酒,因为吸烟和饮酒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的健康。
2.避免滥用药物
不同人群在用药时都应谨慎。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导致糜烂性胃炎加重。如果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这类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的措施,如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用药时更要谨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随意用药。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在用药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患有糜烂性胃炎,以便医生选择对胃黏膜刺激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