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伴慢性肾病血压难以控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水钠潴留、尿毒症毒素影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因慢性肾病患者肾脏受损等因素更显著;水钠潴留因慢性肾病致肾脏排泄功能下降等,高盐饮食、长期病史会加重;尿毒症毒素因病情进展到尿毒症阶段产生,老年、长期病史者更易蓄积影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因钙磷代谢紊乱等引发,老年、长期病史者更易出现且影响突出。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
发病机制:慢性肾病患者肾脏受损,会导致RAAS系统失衡,肾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同时还能促进醛固酮分泌,醛固酮可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升高血压,且这种过度激活在高血压伴慢性肾病患者中较为常见,是血压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多项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肾病患者体内RAAS系统相关指标如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高于非肾病高血压患者。
年龄因素:老年慢性肾病患者可能由于肾脏功能随年龄进一步衰退,RAAS系统过度激活的情况更为显著,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对RAAS系统的调节能力下降,使得RAAS系统更容易出现过度激活的状态,从而加重血压难以控制的情况。
病史因素:有长期慢性肾病病史的患者,肾脏长期处于受损状态,RAAS系统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过度激活状态,使得血压更难通过常规治疗手段得到有效控制。
二、水钠潴留
发病机制:慢性肾病患者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下降,导致水钠在体内潴留。肾脏是调节水钠平衡的重要器官,慢性肾病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使得水钠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增多,进而引起血压升高且难以控制。研究表明,慢性肾病患者水钠潴留时,体内血容量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而血容量增多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情况,对于高血压伴慢性肾病患者,若不注意限制盐的摄入,会进一步影响肾脏对水钠的排泄,使得水钠潴留加剧,血压更难控制。例如,有研究显示,高盐饮食的高血压伴慢性肾病患者,其血压控制效果明显差于严格限制盐摄入的患者。
病史因素:长期慢性肾病病史会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持续受损,肾脏对水钠的调节功能不断下降,使得水钠潴留成为长期存在的问题,即使进行常规的降压治疗,由于水钠潴留的存在,血压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尿毒症毒素的影响
发病机制:慢性肾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到尿毒症阶段,会产生多种尿毒症毒素,这些毒素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干扰钠钾代谢等,从而导致血压难以控制。例如某些尿毒症毒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如一氧化氮生成减少,缩血管物质如内皮素-1生成增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还可能影响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加重水钠潴留,进一步升高血压。
年龄因素:老年慢性肾病患者由于本身肾脏功能衰退,更容易产生较多的尿毒症毒素,因为年龄增长导致肾脏清除毒素的能力下降,使得尿毒症毒素在体内蓄积,对血压调节的影响更为明显,从而使得血压更难控制。
病史因素:慢性肾病病史较长的患者,肾脏受损程度较重,产生尿毒症毒素的量更多,且毒素在体内蓄积时间更长,对血压调节机制的干扰更为严重,导致血压难以通过常规治疗手段得到有效控制。
四、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发病机制:慢性肾病患者由于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缺乏等原因,可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细胞外液容量增加等,从而引起血压升高且难以控制。研究发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血压呈正相关。
年龄因素:老年慢性肾病患者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几率相对较高,因为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钙磷代谢紊乱等情况更易发生,且随着年龄增长,甲状旁腺本身的调节功能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使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对血压的影响更为突出,导致血压更难控制。
病史因素:长期慢性肾病病史会使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等情况逐渐加重,进而更容易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且随着病史延长,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程度可能逐渐加重,对血压的影响也会持续存在并加重,使得血压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