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包括代谢紊乱相关(高代谢致蛋白能量消耗、糖代谢异常、脂质代谢紊乱)、营养摄入不足(食欲减退、饮食限制)、炎症与氧化应激因素(炎症抑制食欲、促进蛋白分解,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影响营养代谢)、其他因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
一、代谢紊乱相关原因
(一)蛋白质能量消耗增加
终末期肾病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基础代谢率升高,这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有关,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可促进蛋白质分解,导致蛋白质能量消耗增加。研究表明,终末期肾病患者静息能量消耗比正常人明显增高,这种高代谢状态使得机体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增加,如果摄入不足就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二)糖代谢异常
终末期肾病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葡萄糖利用障碍。机体为了获取能量,会分解蛋白质来供能,进而引起负氮平衡,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与储存,不利于维持机体的营养状况。例如,有研究发现终末期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与蛋白质能量消耗呈正相关,胰岛素抵抗越严重,蛋白质能量消耗越多,越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三)脂质代谢紊乱
终末期肾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较为常见,表现为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异常的脂质代谢会影响机体的营养状态,一方面,脂质代谢异常可能导致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吸收发生改变;另一方面,脂质代谢产物的堆积可能对机体的代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间接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二、营养摄入不足原因
(一)食欲减退
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如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会明显影响食物的摄入。此外,体内潴留的尿素等毒素会刺激胃肠道黏膜,进一步加重食欲减退。例如,患者血液中尿素氮水平升高时,可引起口腔炎、胃炎等,导致患者进食减少,从而摄入的蛋白质、能量等营养物质不足。
(二)饮食限制
为了减轻肾脏负担,终末期肾病患者往往需要限制蛋白质、钠、钾等的摄入。但这种饮食限制如果不合理,就可能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均衡。比如,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时,如果不能通过优质蛋白质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来保证营养,就容易出现蛋白质缺乏;同时限制钠摄入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进一步减少食物的摄入量,从而引发营养不良。
三、炎症与氧化应激因素
(一)炎症反应
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存在慢性炎症状态,炎症介质的持续释放会影响机体的营养代谢。炎症可以抑制食欲,使患者进食减少;同时炎症还会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导致机体处于负氮平衡。例如,炎症因子可激活肌肉蛋白降解途径,加速肌肉蛋白质的分解,使得患者出现消瘦、肌肉萎缩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二)氧化应激
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过多的氧自由基会损伤细胞结构和功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代谢。氧化应激可导致胃肠道黏膜损伤,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还会影响肝脏等器官的功能,进而干扰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最终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四、其他因素
(一)年龄因素
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下降,同时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进一步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利用。而且老年人的肌肉量减少,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二)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女性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营养方面可能面临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女性患者可能因为社会角色、经济状况等因素,在饮食选择和营养摄入上存在一定局限;同时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月经等,也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需求和代谢,但目前关于性别与终末期肾病营养不良的具体关联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性别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三)生活方式因素
终末期肾病患者如果缺乏适当的运动,会导致肌肉萎缩,进一步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和营养状况。而且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也会对机体的营养代谢产生不利影响,加重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
(四)病史因素
既往有长期慢性疾病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机体的营养储备往往较差。例如,既往有消化系统疾病史的患者,胃肠道功能本身就可能存在问题,在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后,胃肠道功能紊乱会更加明显,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吸收;有长期营养不良病史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基础较差,更容易在终末期肾病阶段发生营养不良的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