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包括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不同症状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有不同表现及与生活方式的关联,需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一、运动症状
1.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典型表现为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静止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紧张或激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这种震颤在年龄、性别上无特定偏向,但随着帕金森氏症病情进展,可能会逐渐累及其他肢体。例如,一些长期患病的患者,震颤可能从单侧上肢扩展至双侧上肢及下肢等部位。生活方式方面,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较大时可能会使静止性震颤加重。对于有帕金森氏症病史的人群,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的剧烈波动,以减少震颤的发作频率和程度。
2.肌强直:表现为肢体僵硬,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加,呈“铅管样强直”,若同时伴有震颤则会出现“齿轮样强直”。肌强直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导致行动迟缓、姿势异常等。在年龄因素上,老年患者相对更易出现较为明显的肌强直情况。男性和女性在肌强直的表现上可能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病情进展速度和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上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上,缺乏运动可能会加重肌强直的程度,因此鼓励帕金森氏症患者适当进行一些适合的运动锻炼,如缓慢的肢体伸展运动等,有助于缓解肌强直。
3.运动迟缓:可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患者起床、翻身、步行、转弯等动作迟缓困难。面部表情减少,呈“面具脸”。运动迟缓在不同年龄的帕金森氏症患者中都可能出现,但老年患者可能更为明显。男性和女性在运动迟缓的表现上没有本质区别,但可能在恢复能力和对治疗的反应上存在个体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缺乏活动会进一步加重运动迟缓,所以建议帕金森氏症患者保持适度的活动量,如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慢走等,以维持运动功能。
4.姿势平衡障碍:晚期患者容易出现姿势平衡障碍,稍不平整的地面或外力推动就可能导致跌倒。姿势平衡障碍在年龄较大的帕金森氏症患者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男性和女性在姿势平衡障碍的发生风险上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老年女性在跌倒后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健康风险,如骨折等,所以需要特别关注老年女性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姿势平衡问题,提供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如在地面铺设防滑材料等。
二、非运动症状
1.感觉障碍:常见的有嗅觉减退或丧失,这可能是帕金森氏症早期较敏感的非运动症状之一。约有超过半数的帕金森氏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就会出现嗅觉减退。在年龄方面,老年患者出现嗅觉减退的比例可能相对较高。男性和女性在嗅觉减退的发生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嗅觉减退的可能性都会增加。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等可能会影响嗅觉功能,对于帕金森氏症患者来说,应尽量避免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保护嗅觉功能。另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疼痛,如肢体疼痛等,疼痛的出现可能与疾病导致的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疼痛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需要关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缓解疼痛,如通过物理治疗等方式。
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便秘、多汗、性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便秘较为常见,由于帕金森氏症患者胃肠蠕动减慢等原因导致。在年龄上,老年帕金森氏症患者更易出现便秘情况。男性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性功能障碍问题,这与疾病本身以及可能使用的药物等因素有关。体位性低血压在任何年龄的帕金森氏症患者中都可能出现,尤其是在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立时,可能会出现头晕等症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这种体位性低血压可能会增加跌倒的风险,所以需要特别注意体位的缓慢变换。
3.精神障碍:常见的有抑郁、焦虑,也可出现幻觉、妄想等。抑郁在帕金森氏症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抑郁情绪。男性和女性在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上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个体的表现程度和对生活的影响不同。生活方式中,缺乏社交活动等可能会加重精神障碍的程度,所以鼓励帕金森氏症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家人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障碍,随着病情进展,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会逐渐增加,年龄较大的患者认知障碍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给予相应的认知训练等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