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需明确诊断与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和病因排查;进行一般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如休息活动、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要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血栓栓塞;需长期管理与随访,定期复查并调整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特点需个体化处理。
一、明确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评估
1.临床表现评估: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对于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需详细询问水肿出现的部位、时间、进展情况,以及是否有尿量变化等。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眼睑、颜面水肿,而成人可能全身水肿更明显。
2.病因排查: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于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等。需要完善相关检查,如自身抗体检测、血糖、乙肝五项等,以明确病因。对于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要根据年龄、基础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例如,儿童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相对较少见,而成人中糖尿病相关性肾病导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较为常见。
二、一般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
1.休息与活动:水肿明显时需卧床休息,待水肿减轻后可适当活动,防止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活动量不同,儿童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但也需要适当的轻度活动以促进身体恢复;成人患者根据病情和体力情况调整活动量,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肌肉萎缩等。
2.饮食调整:
蛋白质摄入:优质蛋白摄入,如瘦肉、鸡蛋、牛奶等。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情况下,低蛋白血症明显时,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但肾功能不全时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蛋白质需求相对较高,但也要兼顾肾功能情况;成人则根据肾功能指标合理调整蛋白质摄入。
盐摄入:水肿患者需限制盐摄入,一般每日盐摄入<3g。不同年龄患者对盐摄入的耐受不同,儿童口味相对清淡,成人可能受饮食习惯影响较大,但都需要遵循低盐饮食原则。
脂肪摄入:低脂饮食,减少动物脂肪摄入,增加植物脂肪摄入,如橄榄油等。高脂血症是肾病综合征的表现之一,控制脂肪摄入有助于改善血脂情况,对各个年龄患者都很重要。
三、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发挥作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不同,微小病变型肾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注意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要密切监测身高、骨密度等指标;成人患者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感染、骨质疏松等。
2.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适用于激素依赖、激素抵抗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时要注意其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儿童使用免疫抑制剂需谨慎,要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成人使用时也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四、并发症防治
1.感染防治: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儿童患者免疫力相对更低,更要注意预防感染,如流感季节避免接触流感患者等;成人患者也要注意自身免疫力情况,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选择合适抗生素。
2.血栓、栓塞并发症防治:由于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栓塞。可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对于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如严重水肿、高凝状态等,要早期预防。儿童患者发生血栓风险相对成人较低,但也不能忽视,要根据病情评估血栓风险;成人患者需定期评估凝血指标,必要时进行抗凝治疗。
五、长期管理与随访
1.定期复查: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儿童患者要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成人患者要关注血压、血糖等指标,因为肾病综合征可能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
2.调整治疗方案: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激素的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增减等。不同年龄患者对治疗方案调整的反应不同,要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儿童患者生长发育快,治疗方案调整要更谨慎,充分考虑对生长的影响;成人患者则根据病情稳定情况和各项指标变化来合理调整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