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肾囊肿有无症状和有症状表现,无症状多见于小囊肿及常规检查偶然发现;有症状包括腰部不适或疼痛(囊肿大牵拉包膜致)、血尿(囊肿压迫或破裂致)、腹部肿块(囊肿大致肾脏体积增大可触及)、高血压(囊肿压迫致肾脏缺血激活相关系统致)、肾功能异常(囊肿大挤压肾组织致滤过等功能下降)。
一、无症状表现
1.多见于小囊肿情况:当右肾囊肿较小时,很多患者没有任何自觉症状。这是因为囊肿对肾脏组织的压迫非常轻微,没有影响到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于年龄不同的人群,包括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小囊肿都可能不会引发明显不适,生活方式如正常作息、适度运动等对其影响不大,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果病史不影响肾脏相关功能,也可能长时间无症状。
2.常规检查偶然发现:往往是在体检做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时偶然被发现,此时囊肿对身体的影响还未显现出来,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看到肾脏上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等典型囊肿表现。
二、有症状表现
1.腰部不适或疼痛
疼痛特点:部分患者会出现腰部隐痛、胀痛等。一般囊肿较大时,会对肾脏包膜产生牵拉,从而引起腰部不适。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出现右肾囊肿导致腰部疼痛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等基础情况可能会出现;成年人因工作劳累、外伤等因素可能诱发疼痛加重;老年人随着肾脏功能减退、骨质等变化,疼痛可能更易被感知。生活方式中长时间久坐、久站等可能会加重腰部不适,有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这种疼痛的概率相对更高。
疼痛机制:主要是囊肿增大使肾脏体积增大,刺激肾脏包膜上的神经末梢,导致腰部产生不适感或疼痛。
2.血尿
表现形式: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尿液中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则能看到尿液颜色变红。当囊肿压迫肾脏内的血管,或者囊肿破裂时可能会出现血尿。儿童出现血尿时需要格外重视,排除先天性肾脏疾病等其他病因;成年人血尿可能与囊肿相关,也可能是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需要进一步鉴别;老年人血尿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囊肿、泌尿系统肿瘤等,因为老年人泌尿系统肿瘤发生率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剧烈运动可能会诱发囊肿破裂从而导致血尿,有肾脏结石病史等人群发生血尿的风险可能增加。
发生原因:囊肿生长过程中对周围血管的压迫、侵犯,或者囊肿本身的破裂都会使红细胞进入尿液中,导致血尿出现。
3.腹部肿块
触及情况:当右肾囊肿较大时,可在腹部摸到肿块。一般较瘦的人更容易触及到,儿童腹部脂肪少,若囊肿较大可能更容易摸到;成年人身体状况不同触及难度不同;老年人如果身体瘦弱且囊肿较大也可能触及到。生活方式中过度肥胖可能会掩盖肿块的触及,有肾脏增大相关疾病病史的人群要留意腹部肿块情况。
形成原理:囊肿增大使肾脏体积明显增大,超出了正常肾脏在腹部的位置和范围,从而可以被触摸到。
4.高血压
血压变化:囊肿压迫肾脏,导致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血压升高。不同年龄人群高血压表现有所不同,儿童高血压相对少见,但如果是先天性肾脏疾病伴发囊肿可能会出现;成年人高血压可能与囊肿导致的肾脏缺血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原本就有高血压,囊肿的存在会使血压更难控制;老年人本身高血压发生率高,囊肿引起的高血压可能会加重其心脑血管负担。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等会加重高血压病情,有高血压家族病史的人群患由囊肿引起高血压的风险可能增加。
发病机制:肾脏缺血刺激肾素分泌增加,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使其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形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能使全身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同时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最终引起血压升高。
5.肾功能异常
不同阶段表现:早期囊肿较小对肾功能影响不大,随着囊肿逐渐增大,肾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儿童肾功能异常时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等,因为肾脏功能异常会影响体内代谢等多种过程;成年人肾功能异常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老年人肾功能异常会加重其衰老相关的一些症状,如贫血、骨质疏松等加重等。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不合理饮食等会加重肾功能损害,有慢性肾脏病史的人群发生肾功能异常的风险更高。
影响机制:囊肿占据肾脏内空间,挤压正常肾组织,使肾单位减少,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肾功能逐渐出现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