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与肠炎在症状表现、发病原因、检查方法上有不同特点。胃炎疼痛多在上腹,伴恶心等,病因有饮食、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检查有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肠炎疼痛多在下腹,伴腹泻等,病因有感染、菌群失调、过敏等,检查有粪便常规和结肠镜检查。
一、症状表现方面
胃炎:
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灼痛等。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胃炎可能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等;成年男性若长期饮酒、饮食不规律,更易患胃炎,疼痛可能与进食相关,如进食后半小时左右出现疼痛,然后缓解;女性在生理期前后可能因激素变化影响胃部,使胃炎症状加重。
其他伴随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例如,一些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患者,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有口臭等表现。
肠炎:
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腹部,如左下腹、右下腹等。不同年龄肠炎表现不同,儿童肠炎可能因肠道感染等原因,下腹部疼痛较为明显,同时可能伴有腹泻等症状;老年男性若有肠道蠕动功能减退等情况,肠炎时下腹部疼痛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可能伴有便秘与腹泻交替的情况;女性肠炎可能与妇科疾病有相似症状,需注意鉴别,如盆腔炎等,肠炎下腹部疼痛多与排便相关。
其他伴随症状:典型表现为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还可能伴有腹痛、发热、里急后重等症状。比如感染性肠炎患者,除腹泻外,体温可能升高,儿童肠炎可能因频繁腹泻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
二、发病原因方面
胃炎:
饮食因素: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经常吃辣椒、油炸食品等,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炎。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发病风险不同,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群,胃酸分泌紊乱,易引发胃炎;男性若有吸烟、酗酒习惯,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炎发生几率。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胃黏膜屏障,从而引发胃炎。老年人由于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更易患药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发胃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它能在胃内酸性环境中生存,破坏胃黏膜,导致炎症发生。家庭中若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他成员通过共用餐具等方式易被传染,进而引发胃炎。
肠炎: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等都可引起肠炎。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感染轮状病毒引发肠炎;夏季是细菌感染性肠炎的高发季节,男性若在夏季不注意饮食卫生,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易患肠炎;女性在经期身体抵抗力下降,若不注意腹部保暖等,也易因感染引发肠炎。
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不良的饮食习惯等都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发肠炎。老年女性由于肠道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肠炎,且恢复相对较慢。
过敏因素:对某些食物过敏也可引起肠炎,如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不同年龄对过敏原的反应不同,儿童可能对牛奶过敏较为常见,出现腹泻、腹痛等肠炎症状;成年女性若有食物过敏史,进食过敏食物后易引发肠炎。
三、检查方法方面
胃炎: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炎最准确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是否有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不同年龄段进行胃镜检查的注意事项不同,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老年男性若有心血管疾病,检查前需要评估心功能等情况,确保检查安全。
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等方法,可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有胃炎症状且怀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该项检测,不同年龄人群检测方法的选择可能因身体状况有所不同,儿童也可通过粪便抗原检测等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肠炎:
粪便常规检查:通过检查粪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等情况,辅助诊断肠炎。不同年龄粪便常规检查的意义相同,但儿童粪便采集需要注意避免污染等情况;老年女性若有肠道疾病,粪便常规检查可帮助发现是否有出血、感染等情况。
结肠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对于诊断肠炎的病因、病变程度等有重要意义。对于出现下腹部疼痛、腹泻等肠炎症状且原因不明的患者,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儿童进行结肠镜检查需要根据年龄和病情谨慎选择,评估麻醉风险等;成年男性若有肠道肿瘤家族史等情况,更需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排查肠炎等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