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脂肪肝是肝脏内脂肪含量占肝湿重10%-25%的病变,与肥胖、长期饮酒、糖尿病及不良生活方式等相关,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均衡、适当运动)和控制基础疾病可改善病情,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可好转,若不重视会恶化,患者需个性化管理并定期复查。
一、中度脂肪肝的定义及相关因素
中度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含量占肝湿重的10%-25%的一种肝脏病变情况。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肥胖人群由于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容易引发脂肪肝;长期饮酒的人,酒精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进而导致脂肪肝;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机体的糖代谢紊乱,也可能促使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形成中度脂肪肝;还有一些人存在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长期高油、高脂、高糖饮食,以及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都与中度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中度脂肪肝的治疗可能性
(一)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
1.饮食方面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需要进行饮食调整。例如,儿童如果患有中度脂肪肝,要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的零食、饮料等。应遵循均衡饮食原则,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的吸收;水果中的苹果、橙子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且热量相对较低。成年人则要控制每日的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一般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30%,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橄榄油、深海鱼类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调整时,要根据血糖情况进行个性化安排,遵循糖尿病饮食的相关原则,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注意药物治疗与饮食的配合,因为糖尿病本身会影响脂肪代谢,合理的饮食能更好地控制血糖,进而有助于改善中度脂肪肝。
2.运动方面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需要适当增加运动量。年轻人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跑步时,保持适当的速度,以自己能够持续运动且微微出汗为宜,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对关节的压力较小,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每周可以进行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老年人则可以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散步可以每天进行,每次30分钟以上,速度不宜过快,以感觉舒适为准;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够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有助于改善中度脂肪肝。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关节炎的患者在进行运动时要选择对关节影响小的运动方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患有脂肪肝的人群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避免一开始就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而造成身体损伤。同时,要长期坚持运动,因为运动是一个长期改善身体代谢状况的过程,只有长期保持运动习惯,才能持续促进脂肪的消耗,改善肝脏的脂肪代谢情况。
(二)基础疾病的控制
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中度脂肪肝患者,控制基础疾病至关重要。以糖尿病为例,要通过规范的治疗,如使用降糖药物(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病情由医生选择)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改善机体的糖代谢紊乱状况,从而有利于肝脏脂肪代谢的恢复。对于高脂血症患者,要根据血脂升高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降脂药物等,将血脂控制在合适水平,一般总胆固醇应低于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3.4mmol/L等,血脂得到控制后,能减少肝脏内脂肪的堆积,有助于中度脂肪肝的好转。
三、中度脂肪肝治疗的预后情况
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基础疾病控制等综合措施,大部分中度脂肪肝患者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改善甚至治愈的。一般经过3-6个月左右规范的生活方式干预,肝脏内脂肪含量会逐渐下降,肝功能也会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患者不重视,继续保持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控制基础疾病,中度脂肪肝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重度脂肪肝,甚至引发肝硬化等更严重的肝脏疾病。所以,中度脂肪肝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有很大希望治好的。同时,不同人群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定期复查肝功能、肝脏B超等检查项目,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