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患者需从饮食、生活方式、定期复查三方面进行保养。饮食上,依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轻、重不同阶段有别,控制盐分每日3g以下,依水肿等情况调水分摄入;生活方式要保证充足睡眠,病情稳定时适度活动、防感染;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结果异常及时就医调整相关方案,儿童、老年患者复查及调整有特殊注意。
一、饮食方面
1.蛋白质摄入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情况合理调整蛋白质摄入。一般来说,轻度肾功能受损时,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1.0g/(kg·d)左右,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等)应占一半以上。因为优质蛋白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减少含非必需氨基酸的植物蛋白摄入,减轻肾脏负担。例如,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若体重60kg,每日蛋白质摄入约48-60g,其中一半应为优质蛋白。而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时,蛋白质摄入量需适当降低,一般为0.6-0.8g/(kg·d)。
特殊人群如儿童慢性肾炎患者,生长发育需要一定蛋白质,但也需兼顾肾功能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蛋白质摄入,避免影响生长发育的同时保护肾脏。女性慢性肾炎患者若处于妊娠期,蛋白质需求会增加,也需要在医生评估下合理调整。
2.盐分摄入
慢性肾炎患者通常伴有水肿或高血压,应严格限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g以下。减少咸菜、腌制品、加工肉类等含钠高的食物摄入。因为过多盐分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高血压,进而加重肾脏负担。比如,一包普通方便面的盐分就可能超过3g,应避免食用。对于老年慢性肾炎患者,由于其对盐分的代谢调节能力可能下降,更要严格控制盐分摄入,以维持体液平衡,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
3.水分摄入
若无明显水肿和少尿情况,水分摄入可基本与常人相同,但要根据尿量调整。若存在水肿或少尿,需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每日进水量为前一日尿量加上500ml左右。例如,前一日尿量500ml,当日进水量约1000ml。儿童慢性肾炎患者若出现水肿,水分摄入更要严格遵循医生建议,因为儿童肾脏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过多水分摄入可能加重水肿,影响心肺功能等。
二、生活方式方面
1.休息与活动
保证充足睡眠,成人每日应保证7-8小时睡眠。慢性肾炎患者病情稳定时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适当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打篮球等,剧烈运动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对于老年慢性肾炎患者,活动量应进一步减小,可选择更温和的活动方式,如太极拳,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既有利于身体恢复,又能避免因活动过度对肾脏造成不良影响。儿童慢性肾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适量轻松活动,如在室内做简单游戏等,但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跑动。
2.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慢性肾炎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会加重肾炎病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肾炎复发或加重。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可佩戴口罩。女性慢性肾炎患者在月经期间要特别注意会阴部卫生,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儿童慢性肾炎患者免疫系统更不完善,更要加强防护,如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接触感染源。
三、定期复查方面
1.检查项目
定期复查尿常规,观察尿蛋白、红细胞等情况,一般每月至少复查一次尿常规。同时要复查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肾脏功能变化。还需检查血压,因为慢性肾炎常伴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情况影响肾脏预后。例如,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肾功能和血压。对于儿童慢性肾炎患者,复查频率可能相对更密,一般每1-2个月复查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密切监测生长发育和肾脏功能变化。老年慢性肾炎患者由于病情可能更易波动,也需更频繁复查,每1-2个月复查一次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保养方案。
2.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方案
如果尿常规中尿蛋白增多、红细胞增多,或肾功能指标异常、血压控制不佳,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生活方式等保养措施。比如,若复查发现尿蛋白增加,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蛋白质摄入等饮食方案;若血压升高,可能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或加用降压药物(但不涉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儿童慢性肾炎患者复查结果异常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孩子的生活和饮食等方面的保养情况,确保孩子肾脏健康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