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综合征的诊断需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多方面综合判断。临床表现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实验室检查包括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及尿液(尿比重、尿渗透压)异常;影像学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病理检查通过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治疗和预后不同。
一、临床表现方面
1.蛋白尿
患者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是慢性肾炎综合征的重要表现之一。一般来说,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0.5g/24h,且以肾小球源性蛋白尿为主,即尿中出现较多的大分子蛋白质,如白蛋白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蛋白尿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蛋白尿情况需密切监测,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大量蛋白尿可能影响其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会对蛋白尿情况产生一定影响,但主要还是依据尿蛋白定量等指标来判断。
2.血尿
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是指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肉眼血尿则是尿液外观呈洗肉水样、浓茶色等。血尿可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其特点是变形红细胞为主,即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通过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等可辅助判断。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血尿表现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不同而有差异,例如长期大量吸烟者可能因肾脏受到一定损害而更容易出现血尿情况,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与慢性肾炎综合征相关。
3.水肿
可表现为眼睑、颜面水肿,也可出现下肢水肿等。水肿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表现为晨起眼睑轻度浮肿,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对于有水肿表现的患者,需要考虑其病史中是否有其他可能导致水肿的疾病,如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等,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相关检查来鉴别。例如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出现水肿,需要先排除心源性水肿后再考虑慢性肾炎综合征导致的水肿可能。
4.高血压
患者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不同年龄阶段高血压诊断标准略有不同,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相应的血压正常范围来判断。对于有高血压的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要注意其血压控制情况对肾脏的进一步影响,因为高血压会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女性患者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血压可能出现波动,需要综合评估血压情况与慢性肾炎综合征的关系。
二、实验室检查方面
1.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Scr):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在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中,早期血肌酐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随着病情进展,血肌酐会逐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不同年龄人群血肌酐正常范围不同,儿童血肌酐正常范围低于成人。例如儿童血肌酐正常范围在一定年龄段内相对较低,当儿童血肌酐超过其年龄相应正常范围时,需警惕肾功能异常。
尿素氮(BUN):尿素氮水平也与肾功能相关,其升高同样提示肾功能受损。但尿素氮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等,所以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得出的eGFR能更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eGFR会逐渐下降,根据eGFR可将慢性肾脏病分为不同阶段,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2.尿液检查
除了前面提到的蛋白尿和血尿外,还包括尿比重、尿渗透压等检查。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尿比重降低且固定,多在1.010以下,尿渗透压也降低,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减退。不同性别患者尿液浓缩稀释功能可能因生理差异有一定不同,但总体上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这些尿液指标的异常改变。
三、影像学检查方面
1.超声检查
肾脏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早期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肾脏大小可能正常或轻度缩小,晚期则可出现肾脏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等改变。不同年龄患者肾脏超声表现略有差异,儿童肾脏相对较小,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与正常儿童肾脏超声表现对比。通过超声检查还可排除一些其他肾脏器质性疾病,如肾脏肿瘤、多囊肾等。
四、病理检查方面
1.肾活检病理检查是明确慢性肾炎综合征病理类型的重要手段。通过肾活检可以观察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等的病理改变,常见的病理类型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肾炎综合征在治疗和预后上有所不同,所以肾活检对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关键意义。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相对预后可能较好一些,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预后相对较差,但具体还需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