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广义指病因及机制不一、急性起病具特定表现的肾小球疾病,病因广泛;急性肾小球肾炎狭义特指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其常见类型。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病理、治疗、预后方面有异同,急性肾炎病因更广、病理等多样,治疗针对病因对症,预后因病因而异;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由链球菌感染致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对症支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急性肾炎广义指病因及机制不一、急性起病具特定表现的肾小球疾病,病因广泛;急性肾小球肾炎狭义特指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其常见类型。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病理、治疗、预后方面有异同,急性肾炎病因更广、病理等多样,治疗针对病因对症,预后因病因而异;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由链球菌感染致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对症支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一、定义方面
急性肾炎:广义上的急性肾炎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也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其病因多样,可由细菌(如链球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后引起免疫反应导致。例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引发急性肾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
急性肾小球肾炎:狭义上的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特指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急性肾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二、病因方面
急性肾炎:病因更广泛,除了链球菌感染外,还可由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病毒(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寄生虫(如疟原虫、血吸虫等)感染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肾脏病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病因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如扁桃体炎)、皮肤感染等。
三、临床表现方面
相同点:两者均会出现血尿(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氮质血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如肌酐、尿素氮等潴留)。
不同点: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在感染后通常有潜伏期,一般为1-3周,然后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而广义的急性肾炎中由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肾炎,其潜伏期等表现可能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肾炎,潜伏期可能相对较短或不典型。
四、病理方面
急性肾炎:病理类型多样,若为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细胞数增多,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若为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肾炎,病理表现则根据病因不同而不同,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肾炎可能表现为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等不同病理类型。
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G及C3呈粗颗粒状沿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沉积,电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下有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五、治疗方面
急性肾炎: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因及对症治疗。若是感染引起,需抗感染治疗;同时针对水肿、高血压等进行对症处理,如利尿消肿、降压等。例如,对于水肿明显者可使用利尿剂(如噻嗪类利尿剂等);对于高血压明显者可使用降压药物(如ACEI或ARB类药物等)。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肾炎,治疗的具体细节可能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比如,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肾炎,抗病毒治疗也可能是治疗的一部分,但抗病毒药物的选择需根据病毒类型而定。
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因为大多数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具有自限性,治疗以休息和对症为主,如休息、低盐饮食,针对水肿、高血压等进行对症处理。一般不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除非合并严重的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在儿童患者中,更需注意休息和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患病后的恢复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和监测。
六、预后方面
急性肾炎:总体预后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但由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肾炎,预后则根据具体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而定。例如,由严重感染或特殊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肾炎,预后可能相对较差。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在1-4周内病情好转,水肿消退、血压降低、尿液检查逐渐恢复正常。儿童患者的预后通常比成人好,少数患者可能遗留少量尿异常和(或)高血压,但多数可完全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