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可从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殊人群情况来区分化脓与未化脓。症状表现上,未化脓者局部疼痛相对局限、红肿范围较局限、全身轻度发热;化脓者局部搏动性疼痛剧烈、红肿范围广、全身发热明显。体格检查时,未化脓者触诊肿块质地软、边界清、压痛局限;化脓者触诊肿块质地硬有波动感、压痛明显且范围广。超声检查下,未化脓者见组织增厚、回声不均、无液性暗区;化脓者可见液性暗区、周围组织回声紊乱。哺乳期与非哺乳期女性区分化脓与未化脓均适用上述表现,哺乳期需注意哺乳习惯,非哺乳期则与自身病因相关。
一、症状表现方面
(一)局部症状
1.疼痛程度
未化脓的乳腺炎,乳房疼痛主要表现为胀痛、刺痛等,疼痛相对局限,且在哺乳或按压时疼痛有一定规律,一般通过调整哺乳姿势、局部热敷等简单处理后,疼痛可有所缓解。例如,哺乳期女性因乳汁淤积导致的乳腺炎初期,乳房疼痛主要是乳汁排出不畅引起的胀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可忍受。
化脓性乳腺炎时,局部疼痛往往更为剧烈,呈搏动性疼痛。这是因为脓液在局部积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和刺激,炎症反应加重,疼痛性质发生变化,患者可能会感觉疼痛如脉搏跳动般有规律,且难以忍受。
2.局部红肿范围
非化脓性乳腺炎的红肿范围相对较局限,一般是在乳汁淤积或炎症初始阶段,红肿主要集中在某一区域,范围不大,皮肤颜色轻度发红,边界相对清楚。比如,由于乳腺导管不通畅导致的乳腺炎,红肿区域可能局限在乳房的一个象限内。
化脓性乳腺炎的红肿范围往往较广,红肿区域不断扩大,皮肤发红明显,可伴有皮肤温度升高,且边界可能不太清晰。随着脓液的扩散,红肿范围会逐渐超出初始的炎症区域,累及更大面积的乳房组织。
(二)全身症状
1.发热情况
未化脓的乳腺炎,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轻度发热或不发热。体温一般在38℃以下,这是因为炎症还处于局部阶段,全身炎症反应不严重。例如,乳腺炎初期,身体的免疫反应主要集中在局部,全身发热表现不明显。
化脓性乳腺炎时,全身发热症状较为明显,体温可超过38.5℃,甚至更高。这是由于局部化脓后,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强烈的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出现高热,伴有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
二、体格检查方面
(一)触诊
1.质地
非化脓性乳腺炎触诊时,乳房肿块质地相对较软,有柔韧感,肿块边界一般清晰或尚可辨认。可以通过触诊感觉到肿块有一定的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的界限相对清楚。例如,用手指轻按乳房,能感觉到肿块有弹性,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的分界较明确。
化脓性乳腺炎触诊时,乳房内可触及质地较硬的肿块,且有波动感。波动感是化脓的重要体征,这是因为脓液积聚形成了液性暗区,当用手指按压肿块时,能感觉到有液体波动的感觉,提示局部已经形成脓肿。
2.压痛
未化脓的乳腺炎压痛主要集中在炎症区域,压痛相对局限,按压时患者能明确指出疼痛部位,且压痛程度在可忍受范围内。比如,按压乳房局部炎症区域时,患者能准确说出疼痛点,且疼痛不是特别剧烈。
化脓性乳腺炎压痛更为明显,且范围较广,即使轻轻触摸乳房,患者也会感觉疼痛难忍,压痛区域随着脓肿的形成而扩大。
三、影像学检查方面
(一)超声检查
1.未化脓乳腺炎
超声下可见乳房局部组织增厚,回声不均匀,主要是由于炎症导致的组织水肿、细胞浸润等引起。可以看到乳腺导管可能有轻度扩张,但无明显的液性暗区。例如,超声图像上显示乳腺组织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但没有无回声的脓肿形成区域。
2.化脓性乳腺炎
超声检查可发现乳房内有液性暗区,这是脓肿形成的典型表现。液性暗区的边界可能不太清晰,内部透声情况根据脓液的黏稠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周围组织回声紊乱,炎症反应更为明显,液性暗区的大小和范围可以通过超声测量来判断,有助于了解脓肿的情况。
四、特殊人群情况
(一)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乳腺炎区分化脓和没化脓的上述表现同样适用。哺乳期女性由于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乳汁淤积是常见的诱因,所以更要密切观察乳房症状。如果出现乳房疼痛加剧、发热持续不退等情况,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化脓。同时,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哺乳习惯,及时排空乳汁,预防乳腺炎的发生和发展。
(二)非哺乳期女性
非哺乳期乳腺炎区分化脓和没化脓也可参考上述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表现。非哺乳期女性乳腺炎的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导管扩张等因素有关,其症状表现与哺乳期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身特点。同样需要通过详细的症状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准确区分化脓和没化脓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