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和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全球约10%-15%人口患病,不同地区有差异;我国患病率约10.8%,不同地区有别。其发病率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饮食、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病史(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疾病等)等多种因素影响,了解这些因素对预防和早期发现慢性肾病很重要,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控制基础疾病降低发病风险。
不同人群慢性肾病发病率差异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本身会出现生理性减退,同时更容易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患慢性肾病的风险。例如,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慢性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性别因素:在一些研究中发现,男性和女性在慢性肾病发病率上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在某些基础疾病患病率相近的情况下,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差异不是非常显著。不过,在一些特定的慢性肾病类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性别倾向。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高盐饮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长期高盐饮食的人群患慢性肾病的风险较高。例如,每天盐摄入量超过6克的人群,比低盐饮食人群患慢性肾病的可能性更大。此外,高蛋白饮食如果超出了肾脏的代谢能力,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进而增加慢性肾病的发病风险。
体力活动:长期缺乏体力活动的人群,如久坐的办公室人群,患慢性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适当的体力活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对肾脏功能的维护有益。而缺乏体力活动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引发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都是慢性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与饮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长期吸烟的人患慢性肾病的风险增加。过量饮酒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长期大量饮酒者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者。
病史因素:
糖尿病:糖尿病是导致慢性肾病的常见基础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引起糖尿病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发展为慢性肾病的比例较高。据统计,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慢性肾病。
高血压:高血压会使肾脏的肾小球内高压,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肾小球硬化等病变,进而引发慢性肾病。高血压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会逐渐出现肾脏功能的损害,最终发展为慢性肾病。一般来说,高血压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
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本身患有肾小球肾炎等原发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病情迁延不愈,很容易逐渐进展为慢性肾病。例如,一些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肾脏功能会逐步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病的终末期阶段。
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
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根据国内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约为10.8%。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等差异,发病率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慢性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西方化、基础疾病患病率高等因素有关。同时,农村地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步上升。
不同人群在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的特点:
年龄方面:我国老年人慢性肾病的发病率较高,6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younger人群。这与老年人肾脏功能衰退以及常见基础疾病的高发密切相关。
性别方面:在我国不同性别中,慢性肾病的发病率总体差异不大,但在一些特定年龄段或特定基础疾病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糖尿病肾病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发病趋势较为相似。
生活方式方面:我国部分地区居民存在高盐饮食的习惯,这增加了慢性肾病的发病风险。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体力活动减少的人群比例增加,也对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产生了影响。另外,吸烟和饮酒在我国部分人群中较为普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慢性肾病的发病风险。
病史方面:我国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使得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导致的慢性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例如,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多,糖尿病肾病在慢性肾病中的占比也逐渐上升。高血压患者中,由于血压控制不佳等原因,导致肾脏损害进而发展为慢性肾病的病例也不在少数。
总之,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慢性肾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等措施,可以降低慢性肾病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