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是症状,由多种乳腺疾病致乳腺组织异常增生或占位,表现为可触及结节,大小、质地等因病因异,影像学检查依情况有不同特点,需病理活检诊断,治疗依性质而定;乳腺增生症是良性乳腺病,因激素失衡致乳腺结构紊乱,表现为周期性乳房疼痛等,影像学有相应表现,需与乳腺结节等鉴别,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面表现、诊断、治疗上有差异。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本质是乳腺主质和间质增生及复旧不全,引起乳腺正常结构紊乱。主要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失衡有关,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导致乳腺组织过度增生和修复不全。
临床表现差异
乳腺结节:多数患者可触及乳房内结节,结节大小不一,质地可软可硬,边界可能清晰或不清晰,活动度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例如乳腺纤维腺瘤引起的结节通常边界清晰、活动度好、质地韧;而乳腺癌导致的结节可能边界不清、质地硬、活动度差。结节可能伴有乳房疼痛,但疼痛程度和特点因病因不同有区别,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疼痛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年轻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相对多见,表现为边界清、活动度好的结节;中老年女性乳腺癌导致结节的可能性相对增加,表现出相应恶性结节的特征。
乳腺增生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疼痛具有周期性,常于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或减轻,疼痛程度不一,可为胀痛、刺痛等。乳房可触及弥漫性增厚,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界限不明显,质地韧或呈颗粒状,少数患者可有乳头溢液,多为淡黄色或无色浆液性溢液。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增生症表现有一定特点,年轻女性可能因激素波动较大,疼痛等症状相对更明显;中老年女性除上述表现外,还需注意与乳腺其他病变鉴别,因为此年龄段也是乳腺癌高发时期。
影像学检查特点
乳腺结节:超声检查时,实性结节可能表现为低回声团块,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特征有助于判断良恶性。例如良性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血流信号不丰富;恶性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点状血流信号等。钼靶检查对于发现乳腺内钙化等情况有价值,乳腺癌在钼靶下可能表现为微小钙化灶、肿块影等。不同年龄人群影像学表现需结合年龄因素综合判断,年轻女性乳腺腺体致密,超声可能更具优势;中老年女性钼靶检查相对更易发现病变。
乳腺增生症:超声检查可见乳腺腺体增厚,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可能有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囊肿形成时)。钼靶检查可见乳腺腺体呈片状或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腺体结构紊乱。不同年龄阶段乳腺增生症在影像学上的表现与该年龄段乳腺生理特点相关,年轻女性乳腺增生超声表现可能更具特征性的腺体结构改变,中老年女性则需排除同时存在的其他乳腺病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乳腺结节:医生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后,需进一步借助影像学检查(如超声、钼靶、磁共振成像等),必要时还需进行病理活检来明确结节性质。病理活检是诊断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或手术切除结节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定是良性的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等,还是恶性的乳腺癌等。在诊断过程中要考虑不同年龄、性别因素对结节性质判断的影响,比如年轻女性乳腺结节良性可能性相对高,但也不能忽视恶性情况;男性乳腺结节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更应警惕恶性可能。
乳腺增生症: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典型的周期性乳房疼痛伴乳腺弥漫性增厚等表现结合超声等影像学显示的腺体结构紊乱等特征可初步诊断。但需与乳腺结节尤其是早期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通过超声、钼靶及病理活检等手段排除其他乳腺病变。不同年龄女性在鉴别诊断时要注意年龄相关的乳腺疾病谱差异,中老年女性要重点排除乳腺癌等恶性病变。
治疗原则
乳腺结节:治疗方案取决于结节的性质。良性结节如乳腺纤维腺瘤,若结节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观察;若结节较大或有恶变倾向等情况可考虑手术切除。恶性结节如乳腺癌,则需根据肿瘤分期等情况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案有差异,年轻乳腺癌患者在考虑治疗方案时需兼顾生育等问题,中老年患者则根据身体状况和肿瘤特点选择合适治疗手段。
乳腺增生症: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对于疼痛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如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疼痛较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调节激素水平的药物等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选择上需考虑年龄因素,年轻患者更倾向于非药物的生活方式调整,中老年患者在药物使用时要关注药物对全身健康的影响以及与其他疾病的相互作用。



